以小见大看中国制造

分类: 海风杂谈 |
生活中,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事例比比皆是。
我会网购但极少网购,因为女士在这方面天赋异禀,老伴儿经常在京东、淘宝、拼多多、唯品会等电商之间四下踅摸、货比三家,网购的东西又便宜又好。
再说了,家里已经有个败家老娘们,再来个败家老爷们,那流淌的银子岂不花花的。
记得2018年自驾游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买根冰棍丢了近百元的新墨镜,我当时还心疼了好一会。前段时间在昆明,老伴儿一口气网购了两个泳镜,两个墨镜,便宜的十几块,贵的也不过二十多,以前稍微好点的泳镜、墨镜,少说也得大几十上百元,可这新买的4个镜子,款式靓、质量优,尤其是价格便宜得让人难以置信。
前几日,我家惠普打印机硒鼓中的墨粉耗尽,本想买点墨粉自己加,但上网一查,硒鼓价格贵贱随意,最便宜的居然才十几元,消费者评论也不错,那还买啥墨粉,用完了直接把硒鼓丢了再买个新的就是。
一开始我怎么也不相信这等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硒鼓价格最低居然能做到十几元,待20多元的新硒鼓到货,安装在打印机上一试,效果很是令人满意。
典型的例子还有运动服装。曾几何时,耐克、阿迪达斯等西方品牌,风靡中国且价格不菲。如今呢,民族品牌安踏、李宁、361等,早已在面料、款式、质量等方面超越,价格更是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我自己很多年不买耐克、阿迪了,理由还是那四个字:物美价廉。
这三件小事儿,着实让人感慨良多,真不是价格太白菜了,而是中国人太厉害了!
曾几何时,中国的商品价格虽不高,但质量屡屡被诟病,国人看不上,在国际消费者心中更没有什么信誉可言。
1994——1998年,我首次在印尼常驻,当地消费者一说起中国商品质量都不屑一顾。2011——2015年我第三次常驻印尼时,MADE IN CHINA的商标几乎涵盖了当地日常生活用品所有种类,甚至诸如电视、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现代电器,都可以与日韩德美等传统电器生产大国分庭抗礼。
现在更是沧海桑田,量变到质变。
在全球消费者的心目中,MADE IN CHINA,已经成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发展中国家自不待言,就连美国欧洲的消费者,身上家里,哪哪都可翻出MADE IN CHINA的商标。
更让西方心中忿忿不平的是,如今的中国制造,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日益物美价廉,就是在世界高新技术以及前沿科研等诸多领域,中国人也正在不断学习、创新、超越。
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是中国人聪明、勤劳和勇敢的真实写照。
感慨之余,我联想到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联想到美西狂吠要与中国经济脱钩,真是损人不利己地狂妄自大。
政治归政治,生活归生活,在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物美价廉才是王者,包括西方的消费者。
趋利,是亘古不变的经济规律之一,想脱钩,先问问西方的进口商、中间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干不干。
中国的一个县、一个乡甚至一个村,都能把一种商品做到占全球产量的50%、60%甚至70%,你美西拿什么来要挟中国并要与之抗衡?
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既可以满足全球消费者幸福生活的需求,又可以抵挡美西只想自己活好而不让发展中国家改善生活的私欲,何愁无法生存发展。
况且,MADE IN CHINA这个雪球,自高山之巅一路狂奔而下,越滚越大,越滚越厚实,神挡灭神!佛挡灭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