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表之蕴

(2011-09-01 22:38:10)
标签:

14届华表奖

高考1977

周显欣

天安门

中国电影

娱乐

分类: 周显欣的工作日记

14届华表奖颁奖礼,影人齐聚。两年前,随《高考1977》剧组走上华表红毯的我,是那样忐忑不安。《高考1977》最终获得了第13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它就这样带着我走进了电影殿堂。尽管深知自己还只是站在电影殿堂门槛边的青涩丫头,充满向往地往里面探头寻望,距离殿堂深处的高山云华依旧甚远,但,我无法不对《高考1977》台前幕后的所有主创前辈与艺术家们满怀感恩,是他们在我稚弱匍行的艺术途中,伸出大爱之手,将我牵入如此璀璨华美的光影世界。

 

再踏华表红毯,目及无处不在的华表奖樽标志,思及如今蓬勃繁茂的电影发展,一静一动,一近一远,相形相向之间,叫我生出几分不同于以往的触觉。

华表之蕴
华表之蕴华表之蕴
华表之蕴
华表之蕴

华表奖奖杯的造型源于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它挺拔的柱身上雕刻着盘龙与祥云,柱头上立着瑞兽,柱顶上部横插一块云形长片石,远远看去,有如青龙盘柱直腾云霄,予人一种庄严感。它们和天安门前的石狮以及两侧的金水桥一起烘托着这座皇城的威严气势,与巍巍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浑然一体,使人既能感到艺术上的和谐,又能触及历史里的庄重。

 

华表柱头上形似犬的瑞兽名为“犼”。古人创造出很多瑞兽,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据其所在方位的不同,它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天安门后面的一对华表上的石犼面朝北方,望着紫禁城,寓意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应该经常出宫体察民情,所以称“望君出”。而天安门前面的一对石犼面朝南方,寓意是希望皇帝不要久出不归,故而称“望君归”。可见,华表绝不单纯是装饰物,而是以其深寓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而华表的前身,又是一份渊源,这渊源,或正是如今华表奖作为中国政府与电影艺术之间重要桥梁的一份不解之缘。

 

最近拍摄的影视剧《大舜》中便有描述华表前身的剧情。早在上古时期的尧、舜,为了纳谏,在交通要道和朝堂上树立木柱,让人在上面书写谏言,也就是鼓励人们提意见,这根木柱在尧舜年间被命名为“诽谤木”,站在诽谤木下,还可以倾诉任何冤屈,抨击任何不法行径。尧舜时期的首领们会来到诽谤木下倾听民诉民意,引以思鉴,修提制管。

 

如果,上古时期的“华表”是一件体现民主制度的表征之物,那么,当今时代的“华表”,则应当算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标志,一种根源于华夏民族古老文化,与中华人民向往国家勤政、廉政、公正之民主民生形神相契的特殊表征。

 

以它作为中国电影最高奖项之一的表征物,岂不于中国电影与中国政府的评审之间,描嵌了一片相当厚重而富沃的文化创作土壤,及一个极赋勤廉与公正意义的民主评选使命?

 

尽管当下的电影创作环境仍受一定的约束限制,中国电影真正的市场化发展还有待磨合、完善与深化,尽管每次参赛评奖的影片观众并未全尽观赏,对评委看遍参赛片而审评出来的结果仍存质疑之声,但,如果我们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中国人,政府官职人也好,电影创作人也罢,当我们面对华表奖座,深谙它予我们的文明意蕴、文化使命与民主愿求时,是不是都应该略略低首,静敛思索,牵掘出一点于当下时状里,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应该虑而为的事呢?

 

任何历史的演变与推进,总是需要一些人作为先驱,受一点点伤,留一点点血的。

 

我希望,我的努力,能让我一直走在这条路上。

华表之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适应
后一篇:季好之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