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孤独

标签:
孤独感卢梭孤寂感孔子周显欣文化 |
分类: 周显欣的心情日记 |
静下来的时候,想想做过的事,总觉得仍有浮躁。想透过这份浮躁寻找些有份量的东西,以而宁定。
它是什么呢?
看了些书。字里行间,瞬然味及,它大概是一种心境,一种孤独的心境。
如果有人问我,读书最喜欢读什么,我会告诉他,我喜欢读由孤独里生长、茂盛而风姿绰约、漫渗生香的思想与感悟,我喜欢读惟孤独里才有的清醒与震慑。
很庆幸,每当我于茫茫书海中掬起一捧水,便能见到孤独的影子。我欣赏孤独,渴望孤独,更乐于咀嚼孤独。我的生命,离不开孤独。
爱因斯坦说:“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从来就没有全心全意地属于一块土地,或一个国家,属于我的朋友或家庭。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种莫可名状的距离并且需要回到自己的内心——这种感受与日俱增,有时候这种孤寂感是很痛苦的……”。即使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内心深处,尹然亦有这样孤寂的心绪,尽管,许多人觉得他是理性而逻辑的,不大应有如此的感性情怀。但,他的这种孤寂,绝然不同于我们久久囿于人情世故、高楼大厦、灯红酒绿里的那份感触。他的孤寂,蕴藏着一种能量,一份伟大的抑郁;他的孤寂,映射着一道光芒,一个冷静的信念。
《论语》上讲,子贡倦于学,于是就对孔子说:“愿有所息”,而孔子的回答是:“生无所息”。“生无所息”,这位圣人一生都在实践着的铿锵誓言。或许,一个人的胸怀越宽广,所能容纳化解之万象越多,其内心的孤独感就越强烈,这种孤独感源于其内心深深的忧郁,源于其对于迷淆世事的善援之心,它会引发其对外界的责任感,并随岁月的流逝越发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于是,他越要生无所息地做事。
一个人走过的路越长,思考的越多,她生命中孤独的情愫就会越多。因为有无法溢于言表的孤独,我们想解释它,故而,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动力。美术家用色彩、线条、明暗描绘孤独,音乐家用音符、节奏、乐器抒发孤独,舞蹈家用肢体、舞动、跳跃讲述孤独,作家则用文字、情境、感悟来表达孤独……而我,选择在表演艺术中,继续寻找孤独、解释孤独、雕刻孤独。
于某种意义上讲,人终究是孤独的动物,生命也终究是孤独的生命。一个人没有孤独感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这种孤独感能让我们主动去找寻点什么,并为这孤独而孜孜不倦地努力,那么,这种孤独就是一种幸福。
有些人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拥有不同凡响的孤独,并恪守着这份孤独。而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凡,便是因为没有守住那份最有价值的孤独。
守卫孤独,便守住了一份生命原有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