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白之红”


标签:
周显欣欣容颜广告黑白之红弘一法师文化 |
分类: 周显欣的工作日记 |
天降大雪,地接盈落。所去目的地机场由于这场大雪的突降而被迫关闭。我们的飞机不得不于飞行途中临时迫降它地,续以待飞。候多时,飞机仍无法再航。
等。静静地等。感受得到遥远那地眼前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思绪如潮……多日以来的感味,连同一杯摆在面前的黑色咖啡,以及一个刚刚于邮箱里收到的《欣容颜》红色广告视频,倏地给了自己一份“黑白之红”的生命之悟。
黑白天地里的红色尘热,悲凉人世里的慈善欣怀。
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不一,各有精辟。我亦有我的理解吧。
人,不分男女,其实终究是孤凉的。但,如若具备一颗博大宽容的慈善之心,善待他人,善待荣辱,善待得失,善待草木……则于黑白天地也好,悲凉人世也罢,作为一介生命,总能在红尘中得到一份无畏的欣悦,拥获一个如容万象的慈善欣怀。
何于此境,书以此言?天地自然,放于心悟。
除却对世事人文的析解,对人情故事的感悟,诸多巨细无以详述之由而外,我相信,人们通过懂得自己其实只是大自然之一个部分的简理,总能于大自然显摆于世的诸多情景、事实与规律面前,窥及终究无法脱离自然规律的人的去从……
如果把人看做一株植物,那么,人与人之间,总是各繁其枝,各荣其叶,各有种类,各有根深……植株之间,即使枝叶相当繁错,根连十分紧密,却仍各为植株,各成其树,各汲其养,融不成天生手足同根而生的并蒂莲那般……然,那同根而生的并蒂莲,却又是没有雌雄交配开花结果之异株植物间那样续种繁衍的命理,好如生于同亲的兄弟姊妹,亦仍是命于一根的株株单植而已……每根植株,终究独长于天地之间,自有一类高矮壮弱的种别,一份风雨云月之下的孤存与悲凉。
如果说人是动物,高级动物,那么,除却动物之本能而外,人比动物多的是可以改造自然、创造人世的思想、劳动与情感。然,人与人之间,终究逃不过动物世界的基本规律,清晰的“食物链”下,不过是弱肉强食,群以种分,脸臀相向的景象……动物们,不过是各谋其生,各栖其所,各择其偶,各续其后……或群居,或独存,或侣伴,或家族……却没有任何两只能够互以取代互为生死的动物。动物的孤独与悲凉,大概便在于其生命之单体存亡的形式吧。
曾经以为,人之不同于动植物,是因为人会改造自然,能通过思想、劳动与情感创造出不同于自然的世界,人世间有许多颜色,丰富,多彩,……但,回顾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却早已把人世划为黑白两极,阴阳两间;佛家文道则把人世分为红尘内外,在家出家。这样极端的反差,如此强烈的对照,使我们不难理解人类生命过程的层次境界,从怎样一个初始到达另外一个局末,从怎样一种地底进入另外一种空界。
故而,人虽有异于动物本能之精神文化生命,却到底是不与动物之本有何异别的孤凉之命。
黑,白,红。黑白无温,红热不恒;欣暖之有,悲凉之末……人之孤独,物之本律;人之悲凉,境之固局。人不过亦是自然界一种单体生命形式之存在。人类复杂的思想、情感与创造,不过为人的世界创造出一个黑白冷暖里的红尘俗世,一个单体生命向孤凉生命行进的欲念之路,一条自然生命向真实生命过渡的长河……
有多少人能于路的这头望及路的那端,于河的此岸思及河的彼岸,从而于红尘路河的跋涉中,于黑白两昼的交替里,寻及一份孤凉之下的温热与欣暖,得获真正观照生命的光与热?
如果说植物有暖热,那么只有当它被燃烧,耗材为焰时,才能产生温热,暖及其它;如果说动物有欣暖,那么只有当其活着,以红色血液的循环流动,生命机能的存在,生理需要的满足而获得欣悦与暖足……而人,作为有着复杂思想与情感的高级动物,又何以得真正之温热与欣暖?
有曰:“上善若水”,“从善如流”……水者,流也,泽也,畅也,阔也。善者,恤也,柔也,温也,容也。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别人以善良的言谈举止交会于我,鼓励与我,帮助与我,或自己予他人以善仁相助,以慈善身心感受他人悲痛,以善意胸怀包容他人曲解之时,自己内心的那份欢欣与暖热,常常泉涌而出,汩汩作流,天然地来,自然地去,于脑中远去而深藏的旧忆里,留下道道欣暖温热的行迹,挥之不去,散而不尽……不由自解,或许,只有当人人之间以慈善之心怀诚善之举为处于斯世,才能于己于人均一份温热、暖容与欣悦吧。
倘若一份黑白冷界里的红色善暖……
虽无能详尽以释这“黑白之红”的内蕴,却于此时,忽而十分感慨我崇仰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临终所留下的最后四字:悲欣交集。
是悲凉本末与慈善大怀交集于生命深处的欣然与悲悯么?
值此,我仍是无法企及这四字之内的。远难尘及。但,或许已溟濛初晓,生命,有其自然与真实之寻求,有黑白两极之悲凉,亦有红尘慈善之欣暖……
红尘俗世,满是欲念,处处挣扎,左右皆盾……身在红尘,这其中真正的红色与暖热,是否为看破其后的一介慈善欣怀、一份淡定持容以及一种悲悯大境里的乐观心态呢?
言无不尽,析无不详……
远方的雪仍在纷纷扬落,面前的苦咖啡与大地都黑黑地存在着,眼瞳里红色衣妆的自己来回闪现……没来由地,于这黑白红色的现象,索及那未可知的将来,我该有一种悲悯人世的慈善欣怀,一份我的“黑白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