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周显欣的心情日记 |
如果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每日如一的辛苦又枯燥,那在戏剧学院的各项舞台基本功磨练也好不到哪里去。我没想过,平时并不注意的举手投足,说来十分简单的语句,想在舞台上表现出色彩和生气来,竟需要从声、台、形、表等各个方面的细枝末节重新开始修整,还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断的训练。
这对学理工出身,浑身都是业余份儿的半路出家的我来说,真象一场浩劫,它把自己多年的习惯、自信甚至一些意识性思维,全都毫不留情的歼破,而自己仍必须将血淋淋的它们重新拼凑起来。说实话,这简直就是煎熬。我甚或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真正适合当演员,从事艺术。
不止一次,我很迷惘,迷惘到只能咬牙继续学习,继续端定姿态苦练。
时光是不会倒流的。我终于挺了过来。
那些日子,我才深深体味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的具切蕴义。
在中戏的学习,的确让我受益非浅,大有改观。它为我的“艺术楼阁”打下了十分牢固的地基,更为我的艺术生命储备了极为珍贵的原动力,这在我此后的历程里体现无遗。
2002年,经我的带班老师常莉和系里同意,我接拍了两部影视作品:《誓言无声》和《铜鼓》。同年七月,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中戏的表演大专毕业。
然而,再次从一个反差极大的艺术院校毕业踏入社会,我的踌躇满志与从医科大学来京考学时的血气方刚相比,依然是那么弱不禁风,很快便被撕扯无存。
那时的情态,在我的记忆里,深切、尤新。
我从憧憬、等待跌入失落、焦虑。
北京各大剧团没有接收大专生的计划指标;自己飘在北京,随时可能丧失从艺的时机;我几乎没有真正长存于艺术这块领域的能力……那一刻,忽然清醒:艺术,绝不是肤浅的玩意儿。它的蕴涵之丰富之无限,不是读几年书就能体会清楚的;艺术生命力,也不是上完艺术院校就能坐拥的,而是要用生命本身去不懈追求的!有如盛开在峭崖上的雪莲,只有敢于冒生命之险的人,才有可能采摘得到。
而我,是个为了艺术而放弃医学的人,对之热爱至髓,我又怎可弃之离之?!
焦惶之中,我想起常莉老师曾给我的建议:“考考研究生吧,对你有好处。”
我陷入沉思。自己有很长时间没有静下来好好想想了。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中戏则是全国戏剧院校的最高学府,拥有优越的艺术教育环境。如果能在这样的氛围里继续濡染深造,不仅能让自己的各个方面有更高层次的提升,对于将来艺术道路的拓宽和延伸,也一定百利无害。
对,考考研究生。我应该抬起脚来,往前迈,不管步子是否能够落定这个方向。
有方向总比没方向好。
霎时,眼前的天空明亮了许多。尽管是个雨天,我依然拿掉雨伞,仰起脸来,让清湿的雨滴落在脸上,慢慢润入大专毕业两个月以来近乎干涸的心田。憋闷已久的情态一下被调动起来,变得舒朗、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