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高考
(2012-06-07 12:31:12)
标签:
高考理性成功父母教育 |
分类: 律师评论 |
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高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戏再度开张,一年一度的全民皆兵再度来临!
这几天,有关高考的信息占据了多数媒体的主流阵地,早上听广播,说青岛的交警这几天是如临大敌,千方百计地为考生们服务,私家车电台还征集爱心车主,送考生去参加高考,并就这一论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对于高考,做为一个过来人,甚至也算一个高学历的人(我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吧,我的态度是完全没必要这么紧张。
我是2000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候因为考场就在自己学校,再加上是一个小县城,所以没机会体会到像如今这样的紧张气氛,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父母绝没有像现在的父母这么紧张。我们学校那时候一个月休息一次,休息时才可以回家,我记得高考前,我已经有半个多月没回家了,父母也没有来学校看过我,也没有经施加什么压力。那个时候学校里打个电话都不方便,要到外面商店里打公用电话,一分钟好像要8毛钱,我也没舍得往家里打,父母也没找过我。我没吃过保健品,也没专门补过什么东西,就是高考那几天,晚饭一般不再学校食堂吃了,跟几个同学一起到外面的小饭馆炒几个菜。
高考那天,我穿着拖鞋就去了,考完了也没啥感觉,回到家以后,父母也没怎么追问,只是简单的问了句考得怎么样,我也没认真回答,好像是说了句还行还是一般来着。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父母希望我报医学专业,我没听,报了一所师范学校,父母也没反对,填志愿那天,也是我自己一个人骑自行车去的学校,几十里地一个来回,回家就累趴下了。
开学那天,父亲只把我送到市里的长途汽车站,说“家里忙,走不开,你自己去吧”,我就平生第一次坐上长途车,去学校报道。
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人生地不熟,车站的门卫帮我打了辆出租车,送我到了学校。由于我家是农村的,上大学以前最多就到过县城,县城那时没有正规出租车,所以我连出租车怎么打都不知道,再加上大晚上的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人有点蒙,多亏了那个门卫,帮我叫了出租车。
四年大学,父母没到过学校一次。
2004年,我大学毕业,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仍然是我一个人做主。
后来我考上了研究生,暑假没事做,就找了份家教,直到开学前十几天才回家,父亲这才问我“你考的什么专业,哪个学校”,我这才告诉父亲,我跨专业考的研,从物理学教育转到了法律硕士,考的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五所法学院校里最好的一所。
再后来我研究生毕业,找工作,辞职,换工作,换工作的城市,父母一直未曾干涉,一直尊重我的选择。
虽然我算不上成功的,但我觉得也算顺利从高考走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对我的宽容,让我走到了今天。
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家里尽量支持。另一句是:男孩子就得锻炼锻炼。
但是看看今天的父母,似乎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太多的重负,自己也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觉得还是理性点吧,毕竟,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多的是,毕竟成功的路不光高考一条,毕竟成功的标准也不是只有高学历一条。
更关键的是,压力越大,不代表效果越好,理性一点,宽容一点,说不定会带来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