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民、人民、人们、群众与老百姓

(2010-05-02 14:19:54)
标签:

政治色彩

公民

老百姓

中性词

群众

法治

文化

分类: 律师评论

公民、人民、人们、群众与老百姓

这五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后四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可以听到的,公民这个词则因为我国法治里程的推进而为人们日益熟悉。其实细细想来,这几个词是蛮有意思的,它们在不同的场合被使用,各自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在这里,我想谈谈个人对这五个词的理解。

先来说公民,这个伴随着法治国家而生的词,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这五个词中最陌生的一个,虽然这些年来在各种媒体上出现的机率越来越大。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他是指拥有某一国家国籍的自然人,它是一个最平等、最博爱的词,不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三教九流,不论你是罪犯还是警察,不论你是国家总统还是平民一个,你都可以称为这个国家的公民。这是一个最广泛的称呼,是一个最没有歧视的称呼。同时,这个词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法治程度,它被使用的越广泛,说明一个国家的法治程度越高。这个词关注的是个体,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人,是最具有人文关怀的一个词。

人民,则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概念,我们以前常说,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因此,它是有明显范围的,在使用上自然也受到一定限制,不能代表所有人。这个词,它代表了我方人员的范围,只有是我方的人,才能称为人民,否则就是敌人。这个词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直占据着最崇高的位置,被包含在内,你是幸运的,被排除在外,可就要倒大霉了,轻则被劳动改造,重则性命不保。但是,这个词又是最模糊的,到底谁是人民,怎么样才是人民,并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认证,于是乎,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今天还是人民的范围,明天就成了敌人,成了牛鬼蛇神。那句经典的“为人民服务”也因为人民的不确定性而变得模糊,不是就曾有官员对公民说,我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你服务的(大意)。这些年来,这个词的境遇有走下坡路的趋势,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走下了神坛。这个词关注的是群体,而且是我方,排除敌方,但因为其认定上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人皆可能是其中一员,也有可能被排除在外。

人们,我觉得是一个比较中性的概念,只要人多了,就可以说人们怎么怎么样,并没有什么限制。这个词是一个比较中性的群体概念,没有太多的政治色彩在里边,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因素。

群众,又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词。本来,这个词也是一个中性词,但因为一位伟人经常使用,并在很多经典著作中把其作为专门用词,还创造了很多专用概念,如“群众路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而使这个词有了很强的政治色彩。但是,这里的群众也和人民一样,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谁是群众?谁是要保护的群众?谁是可以依靠的群众?都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性。这个词也因为那个特殊年代的远离,而渐渐谈出人们的视线。

最后来说说老百姓,这个词可以说是在中国最有历史的词了吧,应该算是这五个词里的老大哥。这个词在某些情形下带有一定的贬义,如“这些老百姓,什么也不懂”,在一些情形下则是一个中性词,更是生活在社会下层人的一个自称,有时候甚至是一个自我解嘲的称呼。但是,前些年却出了一首歌,里面也用了这个词,还唱着“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在这首歌里,我想应该是个褒义词吧。这个词,也是一个群体性的概念,你可以说我是老百姓,但不可以说老百姓是我。同时,这个词也是社会下层人人皆可自称的词,不像人民那样,只有部分人可用。很多人用这个词来自称的时候,往往带着一种无奈和对社会的抱怨,像“这让我们老百姓怎么活呀”。

五个词的兴衰,见证了我们国家法治的进程,见证了个体权利日益得到尊重的进程,希望公民这个词早日成为老大哥,早日成为我们用来自称的一个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