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在家带小妞,每天给她看一会电视,现在正看着《蜡笔小新》,这部动画片是多数80后所喜爱的,我也不例外。之前看的时候多是因为小新的可爱和无厘头,现在以妈妈的身份带着妞看,我看到的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育儿观念。
上幼稚园的小新,起床后,自己换衣服,自己洗漱,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吃早饭,自己戴好帽子赶校车。小新的妈妈,只是在一旁起提醒监督的作用,许多次都出现状况,却也没有要去插手帮忙,只是一一指出并监督其再次完成。
而我们呢?
觉得孩子独立能力差,嫌孩子自己穿衣服费劲,担心洗漱弄湿刚换好的衣物,怕孩子忘记书本,想让孩子不迟到,于是,开始了一天的“代理”工作。
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差,是因为孩子们的懒惰不愿动手做事吗?其实不然,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做”是他们锻炼的机会。孩子一会走就有帮助妈妈们的愿望,2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3岁的孩子自立愿望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去干。但是他们还太小,能力有限,常常会把事办糟。这时,家长就应鼓励他们试一试,不要制止他们的行动。
一岁九个月的小妞,经常帮我们干点小活,比如把脏衣物放进洗衣机,把鞋摆进鞋柜里,给摘菜的爷爷搬个小凳子,给口渴的奶奶端杯水……我们从不担心她会弄脏自己,把水洒到身上。
独立生活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从小加以培养。为了改变孩子一切依赖父母的状况,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父母应该舍弃那种过分的溺爱之情,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放手让孩子尝试生活。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物质方面是富裕的一代,而在人身自由度方面却受到很多限制。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做任何事的机会与义务,使孩子渐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以为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不懂得体谅和关心他人。还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从小学会锻炼,至少不要在他跌倒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将他扶起,而是让孩子自己通过双手独立地站起来。
作为合格的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美好的东西,就是教会他们生存和生活以及创造的能力,而不是满足、娇惯或溺爱、放纵,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经历适度的挫折教育
我们不必担忧孩子会因为一次被水烫疼、一次将衣服穿反、一次把碗打破等,就不愿进行新的尝试。这正是挫折赋予孩子的未来本钱,它可以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毫不气馁、再接再厉、永不放弃,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在未来的日子里笑对人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胆、能干的孩子,是由既放心又放手的勇敢的家长培养出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