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出何原因,建设部推广了精装房。也许是受到脑白金的启示吧。本人对精装房有意见如下:
一、精装房提高房价:
按经济学的理论讲,做什么生意都讲个赚头。那么精装房涉及要赚头的以下角色:装饰公司、开发商、政府。
装饰公司跟一般老百姓没得谈,因为老百姓没有那多闲钱,但介入一家开发项目做精装房则大有可为,至少增加些请客送礼的钱吧,由于是批量生产,总得垫点资吧,又由于批量能出效益,帮助你的人总得拿点么事吧,如此一算,装饰公司的额外成本多了,如果有点头脑的还要计算资金成本;开发商会否真按成本价加房价销售呢?再一个销售价高了税收也多些,这是又一新增成本;由于不是每个项目一开盘就卖空,维护成本自然也多了,维护期间资金占用费,这几根毛恐怕又要找老百姓身上出。
装饰公司会不会把规模生产挤出的采购效益跟老百姓均分;开发商会否跟装饰公司就批量问题提出垫资与削减单价?
生意人的做派,增加了环节自然增加了成本,还有流通费用,这些开发商不会不知道,下家就得承受这些额外的东东。
再看开发商卖精装房对房价是可提高还是本着良心把装饰成本还给老百姓:
其一显现的一些合理成本开发商肯定会计入价格;
其二开发商面临的市场压力会就房价做个加减法:原计划卖三千五每平米的房子改按三千三,装饰方面市场可接受价格假设是六百,开发商可能先跟装饰公司压低至四百甚至更少,然后再把装饰后的房价按三千九卖出:相当我的丫头做了个等式,3300+600=3500+400,再让售楼小姐或先生告诉老百姓,这房子因为是精装的,如果个体装修按这样的标准起码要八百每平米,我们由于是批发给装饰公司的,所以只要六百,开发商本着让利没有额外收任何费用!
二、精装房旺销与不旺销带来老百姓切身利益所在的一个问题
在高房价前提下,精装房如果快于毛坯房的销售,一个合理的推论是:老百姓为买房已至末路了:因为买精装房只考虑将来的付出,省了因为后期装修的付现成本的主要部分!此种条件下房奴们把房底坐穿!
如果精装房不及毛坯好销,则说明老百姓的购买力足够,至少是储蓄比较旺盛,那么此举相当在老百姓内部有内讧:一部分脱离了房奴,另一部分因为力量减弱受到惠及的机会自然弱势许多!
三、精装房的水分
由于精装房是批量,大家可能知道经济学中,批量的效益之源就是成本摊薄与边际效应。但装饰公司会否将这些因素纳入到装修过程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
其一,存在可能利用批量采购一些中等材质的原料按一等品报装;
其二,存在可能为赶工期将房源分包出去形成发包链,每个链条都会增加管理成本与费用,每个链条都存在职业道德问题;
其三,精装房售后涉及的维护问题,如果发生纠纷则涉及三方,维权方面的难度加大了,相互推诿的情形时有发生;
其四,喜新厌旧,也带来不好的一面。在为新装房确实让一些从未谋面新房者心动,既爽快地出了价钱,又高兴了一阵子,得意之时也就是失意之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