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QQ6078457,否则必究
最近,小容对我要求频频说不,次数之多,前所未有,好像是习惯一样,我要求她做什么事,回答是“我不!”,或者我用疑问句问她,回答也是“我不!”。
那天玩新玩具,小容非常喜欢,抱在怀里不放。可小韬也要玩,眼看两人要起争执。
我说,“小容,给小韬玩会儿好吗?”
小容回答,“我不!”
我继续说,“那等小容玩够了,小韬再玩,行吗?”
小容回答,“我不!”
我没理她,对小韬说,“你别急,一会儿小容玩够了,你再玩,好吗?”
小容回答,“我不!”
我说,“又没问你,你不不的乱说什么!”
然后我又问她,“要不,你让小韬先玩,小韬玩够了,你再玩!”
小容回答,“我不!”
我觉得好笑,“我不!”这句话都说上瘾了!便假装生气的对小韬说,“那以后有了新玩具,只给小韬玩,也不给小容玩!”
小容着急了,说,“我不!”
我说,“那要不小韬玩够了,你再玩?”
小容说,“我不!”小容的意思是她先玩,我装作不懂,马上说,“你不愿意啊,那这样小韬玩够了,你也别玩了!”
小容不吱声了,终于绕不过爸爸了。我对她说,“你就知道说我不,啥事都说我不,刚才说小韬玩够了你再玩,都我不,那以后就只小韬玩,好不好,小韬?”小韬高兴的点点头。我回头又对小容说,“爸爸说的话,你要仔细考虑考虑再回答,别老我不我不的,像刚才,你是不是不想玩玩具啊?”我这样说,是因为平常小容对其它事也经常说“我不”,比如小韬建议走这条路,小容会说,“我不!”,比如早晨刚醒要起床了,小容会说,“我不!”,再比如睡觉时间到了,要去洗澡了,小容会说,“我不!”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从成长阶段来说,3-6岁的孩子会有一个叛逆期。
为什么现在小容喜欢说“我不”呢,是因为3-6岁孩子都会有一个叛逆期,这是正常的。所以,我倒没有大惊小怪,反正,小容再说“不”,如果是正确的,我会尊重,不合理的,最终还要听我的。像走哪条路的问题,夏天当然走有阴凉的那一个,如果小容坚持,那就自己走太阳暴晒的路吧,下次她就接受爸爸的意见了。再比如早上起床,如果她喊,“我不!”那就告诉她,“要马上上学了,你可以躺一会儿,但不能太长时间!”这样,小容的要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还能接受我的意见。
家长需要防止的态度是简单的认为孩子不听话,然后生气或不知道如何处理,而强制孩子遵守,这样的做法会使孩子不明白事理,越来越叛逆,难以管教,或者走另一个极端,即唯父母命是从,失去自身的积极思考能力。
二从孩子本身来说,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作怪。
这个阶段,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强烈发展,孩子说“我不”的时候,能强烈感觉到自己想法或意见的存在,他们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意见,不喜欢老听父母的,或者父母说啥他们必须要遵守。
这种情况下,父母就有责任告诉他们是什么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怎样才最合理,把孩子的思维主动性调动起来,并最终明辨是非。冷静和蔼的讨论和引导是必要的,父母还是应该避免焦躁和生气。
当然,如果孩子无理坚持,那就让他们吃吃亏好了,吃过亏父母不用多说,也知道以后怎样是合理的了。
三从父母方面来说,给出的选择过多。
我喜欢调动孩子本身的积极性和活动力,为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打好基础,因为,人活着,最终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父母,像学习,靠父母督促,加压,本身毫无积极性而言,甚至失去思考的活力,这并不是我想看到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会经常让小容小韬做出选择,让两人自己主动去思考,做出决定,然后我去配合,而不是只遵循我的意见,孩子完全处于被动中。很多事情我不做决定,而是交给孩子们去思考,比如今天你们想吃什么?或者,我们去哪儿玩?或者,今天早上上学我们还去公园转转吗?等等。
但这样的坏处是,如果父母控制的度不到位,很容易让孩子失去管制,老想自己说了算。可是,说了算是好事,但要合理才行呀,孩子们怎么可能做到呢?于是,矛盾就产生了。小容目前说的做的,正和我的管教有矛盾,大家想一下,如果我平常管教甚严,很多事情不用征求孩子意见,而是我说了算,那孩子是不是遵守的时候多,而说“我不”的情况会少些呢?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孩子经常说“我不”,是跟父母有一定关系的。
那么,我就要努力做出一些改变了,比如习惯的培养,早上睡醒了,躺一会儿要马上起床,或者睡觉时间到了,要马上洗澡睡觉,没有讨论的余地……等等,这样的秩序和规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而且父母管教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不过,小容说再多的“我不”,她的发展方向也是越来越明白事理,而不是只无理的说“我不”,因为通过爸爸的引导,她也在积极思考,什么时候说“行!”,什么时候说“我不!”,什么时候又可以提出意见进行讨论等等。孩子,不就是这样慢慢在一点点长大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