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做“事儿多父母”需三个注意

(2012-05-09 08:26:52)
标签:

龙凤胎老爸

育儿

吃喝玩乐

育儿心得

分类: 育儿亲子

文/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QQ6078457,否则必究

 

  做了父母以后,对于孩子,你是否也变“事儿多”了呢?亲戚朋友跟孩子在一块时,担心这,担心那,比如有人给了孩子一把糖,你会马上解释说,“只给他一块就好了。”让亲人觉得尴尬,马上讪讪的缩回手;或者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往孩子碗里一个劲儿夹肉,你会阻止说,“哎呀,够了,够了,孩子不能吃这么多肉的!”让爷爷奶奶觉得很没面子……凡此种种,都会让人觉得,这个当妈的,事儿真多!别人无论对孩子做什么,都好象不放心似的。

 

  时间长了,亲朋好友会对你有意见,嘴上不说的呢,心里会对你有戒备。不对孩子表示亲热吧?不合适,可是如果对孩子表示亲热,当妈的又会说,这不行,那也不好,让人心里挺郁闷的。如果心直口快的,没准儿会直接说到你脸上,“怕啥!没事的,这点东西,孩子吃了就吃了,何况,这是我的一番心意呢!”当妈的你只好脸上陪着笑,但心里却一万个不愿意。不过,事儿多这个词,恐怕是大家以后以你的一致看法了。

 

  这样说来,事儿多的人不好,让别人没面子,自己心里也不舒服。可是,父母事儿多,可完全是为了孩子呀!怎样在这当中取得一个平衡呢?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事儿多的人,生活工作中,你说干干脆脆,利利落落多好呀,有的人偏不这样,不是有这借口,就是有那理由,让人嘴巴上不说,心里却多少有些反感的。所以,我尽量不做“事儿多”的人,而且一向保持这样的良好风范,跟大家在一块,总能相处很愉快,但直到有了小容小韬以后,我才蓦然发现,呀,我啥时候也这么事儿多了呢?

 

  那天领小容小韬去姨奶奶家,姨奶奶当然高兴了,又拿水果,又拿饮料的,好多好多。小容小韬当然非常想吃,吃完这个还想吃那个,可我心里不高兴,因为一是零食要吃太多了,二是快吃饭了,影响正餐,三是我对一些饮料并无好感,看到一些新闻报道的安全事件,比如用皮鞋做果胶,甜蜜素滥用,添加剂超标等,对这样一些食品颇为抗拒。所以,我对姨奶奶的热心很无奈,如果对姨奶奶说,“不能让他们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吃多了不好!”这让脸上荡着笑的姨奶奶,该多么尴尬呀!于是,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告诉两人,只能吃这个或者只能吃那个,不能吃多了,还要一边让两人谢谢姨奶奶,然后陪着笑对姨奶奶解释说,“快吃饭了,他们得少吃点。”姨奶奶明白了,说,“哦,没事没事,你看着安排吧。”于是不再对两人相让。我心想,不是我事儿多,两人还是孩子,虽然姨奶奶对他们热情没错,但我有责任保证两人健康。

 

  所以,如果领孩子出去玩,总有很多意外情况让父母不得不“事儿多”,毕竟,每个父母都有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别人按自己的方法来,难免会有冲突,所以不得不出面干涉。事儿多,一般来说,是对于别人的好意不领情或者对于合理的态度有抗拒而言,当然,如果是恶意或者对孩子有伤害的东西,父母马上制止不是事儿多,而是完全应该的了。

 

  那么,对于别人的好意如何合理拒绝,符合自己的养育原则,还不会引起别人尴尬,避免误会,让别人觉得你事儿多,最后能和孩子相处愉快呢?很简单,我觉得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就可以了。

 

  一是做出合理解释,自己适当安排。

  比如别人要给孩子买一大块冷饮,但是有些孩子是不适合吃冷饮,或者你也不想孩子吃冷饮,面对这种好意怎么办呢?没有必要一下子拒绝,可以笑着跟对方解释说,“孩子吃冷饮后不舒服,我担心他会肚子痛。”

 

  合理的解释一般能得到理解,并受到尊重。千万不能毫无诚意,而自以为是的说,“我们孩子从来不吃冷饮的,冷饮吃多了不好!”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很容易让对方反感,并感觉你事儿多。

 

  二是适时表示感激之情。

  面对别人的好意,不管对孩子合适不合适,第一感觉应该是“谢谢!”,而不是首先考虑孩子,然后再顾及他人的热情行为。而且,有时候,养育原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偶尔有点偏差不会对孩子有太大影响。

 

  比如有次和姑妈去公园照相,细心的姑妈担心两人口渴,一人买了一盒优酸乳,当时,我心里就不太接受,其实两人在家已经喝过饮料,喝点水就好。但姑妈很麻利给两人打开,两人一会儿就喝光了,我只好跟两人说,“看姑妈对你们多好,快谢谢姑妈!”我没有必要为这一盒优酸乳跟姑妈争执,孩子到底应该喝不喝?

 

  我的实际态度是,饮料可以偶尔喝一点,但经常饮用就不好,里面掺了太多化学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别人来做客,送给两人好多箱饮料,我想想还真无奈呢。不过,别人既然是好意,那就先领情吧。

 

  三是接纳别人的好意,但不必马上兑现给孩子。

  所以,亲人对孩子好,应该首先领情,如果拒绝,那是不礼貌的。当然,祝情况而定,如果有些人对孩子好别有用心,那坚持原则,礼貌拒绝也是正确的。

 

  但有时候,对于别人的好意可不必马上兑现在孩子身上。比如有次去爷爷家,爷爷买了一大袋零食,里面不乏有很多垃圾食品,但小孩子却喜欢吃。换做我,才不会一下子买给两人这么多,但爷爷这么做,是喜欢小容小韬,他这样做高兴。所以,我也不必说,“我不喜欢两人吃太多零食,你买这么多干什么?”我才不这么事儿多呢,让两人谢过爷爷后,我照单全收,然后以后每天一天一点儿的让两人吃。

 

  如果父母的心思在孩子身上,关心孩子,看到任何对孩子不好的事情发生,即使别人是好意,都会出面阻止,那是“事儿多”,当然,因各人养育孩子方式不同而出现的矛盾,比如婆婆和媳妇共同照看孩子而引发的争端,也会让彼此感觉对方“事儿多”,但无论如何,合理解释,学会感激,接纳彼此,并做出适当安排,既能符合自己的养育原则,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又可以避免我们做一个别人眼中的“事儿多”父母。


刊发于《亲子画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