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最初的心理性别意识何来

(2012-02-20 15:59:24)
标签:

龙凤胎老爸

育儿

育儿心得

奶爸人生

早教学习

分类: 育儿亲子

探究男人对房事焦虑的心理根源

文/龙凤胎老爸(原创读书笔记,理论基础来源《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孩子》)

 

    真的很意外,半个世纪前的书,理论竟然如此平实和透彻,对于现在的我们竟也有如此强大的指导意义。

 

    比如我们现在热谈的性教育。

    书中很淡然的说,“倘若人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如何保养它,使它健康成长并尊重它的节奏,那么就会导致代偿推敲,并由此导致人不当使用自己的力量……”然后表明对性教育的观点,“所有这些从一开始就应该告诉孩子,对其进行教育。然而人们完全没有这样做:现在人身上有一种缺陷,一种完全的无知,以及一种对自身的东西难以承受的无能,这无疑令人感到绝望。”

    那么我们理解了,性教育也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如果孩子连自己的身体都不了解,对身体的成长和变化不知所措,甚至对这其中的力量,比如性欲,完全无知的话,那就有可能导致犯罪,甚至感到恐慌和绝望。

 

    我觉得这个理论是比较科学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儿童的利益—学会尊重孩子》,作者是弗朗索瓦兹.多尔多,法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儿童教育家,家喻户晓的儿科医生,临床经验丰富。

 

    我热衷于所有有关心理方面的东西,星座,血型,八字,属相,书籍,影视,音乐,传说……这本书自然不会放过,它很快成为我的囊中之物。

 

    还很意外,从这本书里,我也了解了两到三岁的男孩子如何开始感知勃起。

    一个男孩,刚满29个月,他注意到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他的小JJ竖起来了,他认为自己要撒尿。但它竖立的过程却什么也没发生。事情重复着。如果勃起停止了,他一次有撒尿了。尽管他无法用言语表达,但是他第一次感到他的阴茎可能有撒尿之外的功能,有自己的生命。这个体验是所有男孩这个年龄段都会经历的东西。男性婴儿在28和30个月之间发现与排尿无关的阴茎勃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认识自己的男孩身份。

    这个心理描述简直太通彻了!对于父母了解男孩子的心理,性别意识,孩子心里产生的恐慌和哭闹,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表现,面对孩子,就不会那么紧张了,而做到淡定自若,告诉孩子,生命就是这样的。

 

    甚至我们人类从小到大,一直到死,所面临的阉割焦虑(后面会解释什么是阉割焦虑),在这里也得到意外发现和满足。原来,人类心底是始终敬畏生命的,生活里内心的苦痛和挣扎或许源于人类自身的心理恐惧。而这种恐惧,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一名男孩可以看着一名女孩的生殖器而不注意它有何不同,这样一直到他长到两岁半。当他在撒尿过程中观察到自己生殖器尺寸变化时,他开始对此十分敏感,并且他感到被截去器官的恐惧。勃起停止了。它还会发生吗?他会失去自己可勃起的阴茎吗?

    一个男人,甚至到死都会考虑这个问题。

    而这种恐惧只是原始阉割焦虑迟到的投射。

 

    阉割焦虑来自我们为吞咽食物而先将其分成碎块的事实。人对这件事有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复现,即是一种分割焦虑,它尤其集中在“超过”身体的突出部分的东西上,比如阴茎,甚至头,腿,胳膊,手指……

    男人的阉割焦虑不仅表现在害怕看到自己阴茎掉落,也表现在一旦想到肢体残缺,比如失去手指头而产生的恐惧。比如,有的小孩子给他戴手套,他会害怕的哭,对他来说,不是不喜欢手套,是因为手套让他的手看不见了,潜意识里他会觉得手不见了,孩子不会去感觉手的存在,他的眼睛看不到手,以为手没有了,所以他会哭。不到三岁的女孩看到男孩的阴茎可能会设想自己也曾有过一根,并因此害怕自己的身体今后会不完整,这也是一种阉割焦虑。

    任何人都无法解决阉割焦虑问题,这是维持我们死亡感觉的东西。但是,谈论这个问题却能够让我们心安。所以,孩子的哭闹,大人要试着发现缘由,轻声劝慰,而不是大发雷霆或粗暴无视,这样孩子更容易意识到自己应该安静下来,而不是迫于父母的恐吓;甚至,男人的性勃起失败也基于这种心理,如果夫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面对,进行良好沟通,而不是逃跑或避而不谈,反而更有可能不治而愈。因为,面对它,正视问题所在,去谈论和认识它,心里便会感觉理解和踏实。

 

    我被这本书吸引了,虽然只看了它的前十页。但我喜欢这本书的调调,它总能深入到孩子心理的最深处,告诉你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行为表现。

    甚至,对于大人心理,也有很大的参考。

 

    我相信这本书会让我在育儿道路上成长许多,会对我了解小容小韬,甚至我自己有莫大的帮助。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孩子?表面上做到永远不止,了解孩子心理,切实体会到这种感觉,并做出鼓励和给出信心,激发出生命本身所应具有的热情和活力才是最终目的。

孩子最初的心理性别意识何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