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需要理论剖析婚姻家庭的幸福感
文/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必究)
我一直在网络和书本这两点间挣扎,看书的时候总想点一下鼠标,而上网的时候又总催促自己赶紧看书,反反复复,不甚用功。一大把年纪了,咋自控力还这么差呢?好歹静下心来,翻了几页,这回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是因需要而存在,需要满足的不同程度也决定了人的幸福感,而我发现这套理论用于婚姻家庭心理应用,竟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尽量抛去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把自己的感悟跟大家交流一下。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以满足的。
第一个是生理需要,这里不是单纯指性,哈哈,性也属于更高一层次方面的需要。简单的说,生理需要就是指人为了生存就要吃喝拉撒,即活着的需要,它是最低层次的。在婚姻家庭里,这就是所谓的“面包”,女人们找婆家,首先要能吃饱,如果连最基本的吃饭都成问题,幸福感何来?
第二个是安全需要。是指人对安全、擒、稳定以及免除恐惧的需要。在婚姻家庭里,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女人们就会对感到威胁和恐惧。这表现为女人希望自己或者老公有丰厚的收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希望生活在安全,有秩序,可以预测和熟悉的环境中。只有这样,才会心安,幸福也会由然而生。而这一准则,在中国无疑是大多数未嫁女找夫婿的条件之一,要求男方有体面的工作,这样生活上会有安全感。
第三个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它是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在婚姻家庭里,它包括爱和被爱,当然性也由此产生,它和爱关系密切,不仅来自于生理方面的需要,还受爱和情感需要的支配。这个部分在婚姻家庭中占有主要地位,它就是指相爱了,如果这方面的需要发生问题,往往首先是家庭解体的导火索。
第四个是尊重的需要。即人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这种需要。在婚姻家庭中,这种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会让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信心,比如有的妈妈感觉这个家离不了自己,她付出劳动并以此为乐,这其实就是尊重需要得到满足的心理表现。如果老公对此熟视无睹,妈妈们要求被尊重的需要被忽视,则容易对家庭生活失去信心或者产生自卑。因此,家庭生活中要互相体谅,对方的付出要放在心里。
第五个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在婚姻家庭中,往往前面四个需要都得到满足的同时才会出现。比如有些妈妈经营婚姻家庭会非常成功,而且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成为婚姻专家,育儿专家或者某一方面的天才。而男人,在家庭稳定的条件下,在外努力奋斗并最终取得成功,也是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表现。
马斯洛认为,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但是,已经满足的需要会退居次要地位,而新的需要会占优势,并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举例来说,如果有家庭连吃饭都成问题时,那么能吃上饭就很幸福了,但对于富裕一点的家庭,当吃饭不再成为主要需要时,会追求爱和归属的需要,这时候这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即使天天山珍海味,也不会感觉幸福了。
从上面五点来看,妈妈们的需要是什么呢?你目前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当你认真看一下这个理论,会发现任何一个需要得不到满足时,都不会幸福,而没有原则和条件的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可能原本幸福的感受也会变得不那么幸福了。
总算分析完了,码了这些文字,突然发现对马斯洛的这套理论有了更深的了解。实在憋不住了,扔掉书本,上会儿网去!这现在是我最迫切的需要,哈哈。
注:原创,参考书目《心理咨询师二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