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必究)
早晨起床穿衣,小容又在喊叫了,不让妈妈碰一碰。妈妈也好像没办法了,小容发起脾气来,妈妈是无可奈何的,想发火吧?又发不起来,生气吧?妈妈好像也跟我一样,学乖了,生啥气呀,于事无补,而且只是自己生气,孩子是不理会的。所以,我给小韬穿戴完毕,然后对妈妈说,“我来给她穿吧。”于是,一边耐心和小容聊天,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衣服穿好了。
(慈母使孩子任性行为增多)
小容小韬很听我话,但却经常跟妈妈对着干,耍脾气,只是因为妈妈对孩子心软,太有“善”心了,所以小容小韬对妈妈经常有恃无恐。下午散步我还两个孩子去玩,路过超市,里面的老板娘就指着小容对我说,“那天妈妈抱着这个女孩,那个闹腾呀,非要买东西吃,当时我们还以为孩子不听话呢,你看俩孩子跟着你真懂事呀,不吵也不闹。”我只能说,“妈妈可能带孩子少点,两人有时候不听她的话。”其实我知道是妈妈对孩子太好了,看不得孩子难过,哭闹,看见孩子的眼泪,心里就难受,于是小容小韬就抓住了妈妈的弱点,在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以这种任性手段要挟妈妈就范。
所以,时间一长,小容小韬在妈妈面前格外任性,不是哭就是闹,这种情况下,甚至我去插手管两人,也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慈母失去家长权威。)
小容小韬的任性一方面让妈妈难过,因为孩子一哭妈妈就心软,另一方面,也焦急上火,希望孩子能听她的话。但妈妈的劝说却经常没有效果,直到达到小容小韬的要求,两人才肯罢休。妈妈也曾经跟我承认过,她就是心软,听到孩子哭叫,她心里就难受着急。可这好像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越对孩子“好”,孩子越不听话,家长就越心急。
长期下去,妈妈的“心软”没有得到良好的回报,小容小韬对妈妈的“爱心”劝说有时候根本置之不理。妈妈平常慢悠悠的,其实是急脾气,虽然有时候也火爆,但对小容小韬发了脾气,也转眼即瞬,马上就恢复“慈母”面目,这时候劝说也就没有了效果,对于小容小韬的任性行为,无可奈何,只好再次满足他俩的要求。
(慈母教育会出现失败。)
这样的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很难培养起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所以,这段时间小容跟着妈妈睡觉以来,有时候哭闹任性不起床,甚至和妈妈对着干,就是常有的事,甚至日常玩耍中,如果小韬的要求被妈妈驳斥,竟然开始挥动小手去打妈妈。妈妈当然很生气了,说,“小韬你打妈妈?你敢打妈妈?”口气当然严厉一些了,但小韬却不当回事,虽然停手不打妈妈了,但哈哈大笑,对妈妈严厉的口气根本不放在眼里,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以后自然还会出现类似的事情。
(我倾向于做严父)
但小容小韬还是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平常我管教甚多,我有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孩子哭闹或者任性而有所改变,如果发现两人做错事,是绝不能姑息的,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但也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因为我害怕我的严厉会让孩子太“受伤”了。其实,有时候我的严厉管理所造成的威吓,小容小韬反而有时候能从妈妈那里寻找到安慰,比如有时候我一激动,大声严厉批评小韬,而且态度坚决,一直不给小韬“好脸色”,小韬会去找妈妈,甚至到妈妈那里,才肯大声哭出来,每看到这样,我反而会轻松很多,至少小韬的心理在妈妈那里得到了一个缓冲和放松。
这样的话,对妈妈的“慈母”形象我反而也不会过多干涉,妈妈有妈妈的教育方法和心态,一个家庭中,正因为很多人不同的对待态度,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对孩子的不同的态度,孩子才健康成长起来。但让我一直欣慰的是,在家里,不管妈妈,爷爷,还是小容小韬的姑妈及周围的亲人,都一直支持和配合我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这也同样重要。
(慈母一定多败儿吗 )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是指在母亲为主的教育情况下,没有更有力的其他教育人参与,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家里虽然有慈母,但我以严父作为主力出现,相信小容小韬一定会乖巧懂事,妈妈做为慈母,将来应该不会感到悲哀吧?
(博首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