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2010-12-16 22:26:34)
标签:

周占林

献血

休闲

分类: 日志

  12月11日在亚运村炎黄广场,经过近半月的调节,转氨酶终于从44降到了14,在爱人的陪同下,顺利地献了400ml血。天气很好,心情亦很好。谢谢诸位关心的朋友。

 

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在献血前一天,一定要吃清淡的食物,不喝酒,晚上休息好,以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对于许多网友担心的献血环境是否卫生这一点,血液中心表示:采集血液的针管等所有器材,都是按照国家卫生部标准配置,针管也是一次性使用,而且所有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上岗,所以在卫生条件等方面可以保证100%安全。
    
 (1)献血前应注意哪些问题?
  1、献血前一天要休息好,晚上要有充足的。
  2、献血前一天晚餐和当天早餐不要喝酒,不要吃鱼、肉、油条、鸡蛋、豆制品等高脂肪、高蛋白的,以免发生脂肪血,影响化验结果和血液质量,但也不要空腹献血,可以吃些清淡的,如馒头、稀饭、咸菜等,献血时不要过量喝水。
  3、献血前应把两臂洗干净,有条件最好洗一次澡。
  4、初次献血的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材料,学习一些血液生理知识,可减轻心理压力,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的几率。
  5、带上有效证件
  小常识:空腹献血者为什么偶尔会出现低血糖性昏厥?
  在献血过程中,偶可因献血前10~12小时未进良而出现眩晕反应。其表现为:软弱无力、头晕、脸色苍白、皮肤凉冷、大汗、恶心、呕吐。脉博缓慢、并短暂性意识消失?昏厥,被称为低血糖昏厥。这只是一时性血糖降低,待晕眩症状完全消失时,体内血糖也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糖是人体分解代谢和氧化过程能量的主要来源,当人体长时间未进食又因献血而使一部分能源被消耗时,耐受力低者会使血糖暂时降低。血糖过低对机体的影响是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部组织。
  这时,可通过高级神经边缘系统,下丘脑腹中核刺激交感神经并抑制下丘脑腹侧核与迷走神经,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胰岛素减少,大部分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动脉压突然下降,导致一时因缺血而缺氧,即出现短暂的意识消失。若此时献血,血流量减少,运输到脑组织的糖就更相对地减少,而脑组织不能进行无氧糖酵解,随之发生缺血反应。初期反应在大脑皮层受抑制,继而皮层下中枢包括底节、下丘脑及植物神经也相继受累,最终致中脑活动受影响,而出现低血糖昏厥。
  献血之前不要服用药物
  首次参加献血的人中有极少数人会发生晕眩反应,表现为心慌、头晕、面色苍白、恶心等,然后出汗。专家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反应的因素很多,有的是对献血缺乏生理知识,精神紧张;有的是心理因素,看到别人晕眩,自己也觉得晕了;有的献血前疲劳过度等。
  对此,专家支招,献血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除学习一些必要的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因素外,献血前不要服药,特别是服用阿斯匹林药,因为其在三天内有降低血小板的某些功能。应该减少脂肪的摄入量,献血前一天和当天可以按照往常的习惯进餐,但要以低脂肪为主,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此外,还应该有充足,不宜做剧烈运动。
  (2)献血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入座采血后,将肘部暴露于采血台上,让采血护士进行消毒。
  ②采血过程中,全身放松,保持心情愉快,内心充满荣誉感,保持安静,避免皮肤肌肉收缩,影响进针而产生过度疼痛感。
  ③若出现心慌、气闷、出冷汗、口干等感觉时,应告诉采血护士或巡回医生,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3)献血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献血后,一般不必增加特殊,维持正常的即可。适当吃些瘦肉、鸡蛋、猪肝、豆制品等含蛋白质较高的,也要吃一些白菜、菠菜、芹菜等新鲜蔬菜。不要吃补品补药,更不要大吃大喝,以免影响身体,注意的正常搭配就可以了。
  小常识:献血后如何止血?
  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针眼处及上方5分钟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为屈肘会给手背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血管的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动棉球,那样会使血管上的针眼刚粘合住又被揉开。
  献血后应如何保护针眼?
  1、献血后应用消毒棉球盖好穿刺孔,以胶布固定,并用3个手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5至10分钟。
  2、检查穿刺孔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如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压迫局部。
  3、为保护好穿刺孔不受感染,至少在4小时内不要取去穿孔上的敷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