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个年代,诗歌都以燃烧的形态,于人类思想最高的层面记录着不朽的精神历程。凝视这个无华的原野,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无不以其虔诚的信仰、献身一般的行动、义无反顾的身影,投入久远的追寻。
诗人,是一些接受了神示的人:在神示的的核心部分,是人性、仁慈、仁爱、仁厚。在这个意义上,诗人们,他们的心灵一定贴近母性的大地,柔美的江河,伟岸的群山与天空鸟群;阅读沧海,他们会想到水手与灯塔。
一个意象一个意象地建筑中国诗歌的屋宇,是当代中国诗人不可逃避的使命。依托这个背景,中国现代诗歌报创刊。这标志着,参与其中的诗人们,希望以纯粹的诗歌见证一个伟大的年代。对于诗人,这实在是一种幸福!现代诗歌报的创刊,是一种象征:自觉承袭民族文化优良的传统,以高尚的人文情怀关照时代与生活,是当代中国诗歌创造须臾不可偏离的道路。
从抗击雪灾到汶川地震,中国诗歌将充满良知的笔触伸展到灾区一线;可以说,在自然灾害降临后,我们首先听到了中国诗歌悲恸与坚强的声音。这当然是诗歌的复归,源于心灵的感知、感悟、感动、感奋,诗人激情的光辉,真实而静美。
在倡导人文关怀的今日,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院将在国内几所大学首创人文学科,从古老诗学最核心的理念出发,引领一代年轻的学子们自觉接受并逐步完善心灵建构,学会倾听与贴近自然,热爱、尊重、珍视生命,成为一代富有思想的人。可以说,现代诗歌报创刊恰逢其时。参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院、现代诗歌报工作的全体同仁,为一个崇高的理想,将竭尽全力。
为诗歌祝福!
《现代诗歌报》编委会
2008年6月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