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灾重建,郴州的农民哪里去了?

(2008-03-04 23:07:11)
标签:

雪灾

农民工

周占林随笔

文化

分类: 评论随笔
   《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唐山13位农民:自发赶赴郴州救灾——一切只为承诺》摘记:
  
负责和宋志永等人联络、分派任务的郴州电业局党委办公室主任唐跃平,对他们的工作很满意。“老宋每天都主动给我打电话,问我明天有什么活干。在我们南方,几百米的高山,电线杆子,塔架,电线,都需要人工抬上去。他们干的活是最苦的,也是最需要的。特别是最早那段时间,大部队还没进来,只有两三千人,人手短缺。”

  ……

  张宁说,她真正被感动的是在17日。那天,丈夫在电话里告诉他,郴州一位身患肝癌、生命垂危的64岁老人李太芝,在电视上看到宋志永给家里打电话都欠费了,于是嘱咐子女们为他的手机充了2000元的话费。“志永跑过去见了老人,两人抱头痛哭。我特别感动,一个湖南人,一个唐山人,两人素不相识,但像亲人一样能够抱头痛哭,这种感觉我从没有体会过。我对志永说,你快别说了,我都要流泪了。”

  ……

  “别人看起来多了不起,但我们没拿这个当回事。”宋志先的父亲、73岁的宋桂荣老人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们这里全都搭着帐篷。”当时在他们村子里有个南方来的医生,也是支援灾区来的,给大家治病,特别敬业,人也特别好。

  “当时全国上下一盘棋,北方遭灾了,南方救灾的人也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很正常的。”他强调这13个后辈们的义举没什么了不起的。

 

  昨天中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看到两档节目,节目的主人公就是普通的农民——十三个唐山农民兄弟。他们除夕夜自费奔赴南方帮助灾区灾后重建是一首世界上最伟大的史诗,这首诗波澜壮阔、气势恢宏,让这个世界感动。
  感动之余,擦干眼泪,心中忽然一动:郴州的农民在雪灾中去哪里了?

  于是,打开电脑,在谷歌搜索引擎中输入“郴州农民抗灾”一个关键词,0.25妙时间,网页列出来搜索结果:约有91,800项符合郴州农民抗灾的查询结果。连翻十页,每页的关键词则均为:唐山十位农民。而在电视报道中也看到,除夕夜,有多少郴州的年轻人坐在家里欢聚一堂,或在温暖的屋中观看中央电视,或在蜡烛下收听广播报导。

  疑惑之一:“他们干的活是最苦的,也是最需要的。特别是最早那段时间,大部队还没进来,只有两三千人,人手短缺。”此时,全国人民都在响应党中央号召,齐心协力,共助灾区人民共度难关。支援的队伍出发了,各省市援助的人员到达了。可444余万人口的郴州,除了电业公司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奋斗在灾区的最前线外,郴州的农民哪里去了?

  疑惑之二:“一个湖南人,一个唐山人,两人素不相识,但像亲人一样能够抱头痛哭,这种感觉我从没有体会过。”无论是湖南人或是唐山人,甚或是郑州人,在这一段难忘的日子里,没有人会在困难面前退缩,没有人会在灾情之前掉队。从各种媒体上让我们感动的故事太多了,那些失去生命的勇士啊,让整个中国大地震颤!此时,是我们郴州的农民都在外地打工未返,还是在家里自救?在这一场伟大的战役中,他们的身影不该缺少!

  疑惑之三:“当时全国上下一盘棋,北方遭灾了,南方救灾的人也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很正常的。”正常的事后,总会有不正常的事儿发生。身处灾区的农民兄弟,更应该挺直腰杆,站出来。

 

  所有的疑惑也许都不是疑惑,只是疑惑在如此惊心动魄的冰雪灾前,所有的媒体报导中都不能缺少他们——我们的郴州农民兄弟!

  这一切,也是为了承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