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祁人和田玉情诗周占林 |
分类: 评论随笔 |
“当我穿越帕米尔高原/看见一只普通的和田玉/是那么地像母亲的眼睛”。
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高尚品德的象征。玉的无暇品格不断地净化着人的心灵。玉的洁净,玉的圆润让每一个爱玉之人都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心情。当诗人把自己穿越帕米尔高原的辛苦抛诸脑后,这一只普通的和田玉却像母亲的眼睛一样显得极为与众不同。若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答案怕有万千种之多。但伟大的母爱却是这万千种之中弥足珍贵的,而母亲的眼睛却是体现母爱的最好窗口。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早接触的恐怕就是母亲的那双充满爱意的眼睛——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咿咿学语,继而闯荡江湖,成就事业,直至母亲最终驾鹤仙逝,关注我们的那双眼将丝毫不会倦怠。她会伴随着我们的快乐而快乐,伴同我们的痛苦而痛苦。玉石,在这里就成了诗人最好的借喻工具,来表达那种深入骨子里的爱。
想读懂一首诗,必须从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做起。去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祁人回到故乡成都,陪伴母亲度过了两周多的时间。这期间,母亲在手术台上熬过了她人生的一劫。此时,与他在一起分享这份亲情,承担这份忧惧的便是他同样至爱的女人。也许,正是这种种生活的际遇给诗人以创作的灵感,让诗人“今生,我无法变成一棵树/在故乡永远站立在母亲身旁”。这种刻骨铭心的期盼与希冀,诗人无法选择一种比诗更恰当的表述方法,他只能让这种深深的爱,通过这只用和田玉做成的“手镯”,让这种爱在母亲与新娘之间交接、延续。
诗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把一种爱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之中,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无意识创作,让诗人在现实中亦用这种大爱对待自然界中的一切。诗人把自己内在情志和外在物象达到一种自然的契合,字字扣人心弦,句句让人共鸣。在感情的自然流淌中,诗人把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凝结为精美的诗句,把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嵌入诗的意境,在诗意的表达过程中,用直写表达一种寄托,一种象征,以此来体现诗人所具有的独特叙事方法。所以诗人眼中的“和田玉”,肯定不是一件普通意义上的和田玉,而是作为美妙的意象嵌入诗人内心进尔打动我们。母亲和新娘是每一个男人一生中最看重的两个女人,她们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生命与快乐,同时,也惟有她们能真正分享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一切,无论是痛苦或是幸福。也只有她们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不要任何“回扣”,只讲付出。于是,诗人把这种感受寄托在一只“玉镯”上,一个圆环,是物理中具有最大包容性并能承载一切的符号,也是暗喻这种爱是无穷尽的,每一点都是起点,每一点又是终点。起点永远和终点相距最近又相距最远。亲情与爱情在这个圆环内周而复始,代代相传。母亲把这根接力棒传给了另一个女人,而“戴玉镯的女孩/成了我的新娘”。
沿波探源,让人情不自禁进入诗人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为之所动,为之所醉。从浓郁的诗情中透过外在物象,借助联想、想象等等探寻到诗人内心深处玉一般痴醉明净的爱恋,从而获得一种妙不可言的审美体验。
祁人的爱情诗能在最平静的叙述中,将读者引向一种至高的境界。他的诗歌,总能在写实的叙事中,创造出自己独特意境与立意,这种写作手法在诗坛尚不多见,很难用一种什么流派来明晰他的这种创作风格。《和田玉》仍和他的诸多爱情诗一样,当你读完最后一句,让你的心灵在震颤中得到另一种升华。“为什么叫作新娘?/新娘啊,是母亲将全部的爱/变做妻子的模样/从此陪伴在我的身旁”。是啊,祁人对新娘的这种命名与赋予,将会在诗坛留下永恒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