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龙""成材""成人""成虫"

(2007-04-20 07:32:58)
标签:

文学

杂文

 

“成龙”“成材”“成人”“成虫”

          ——教育子女的四个层次

我把教育子女分为四个层次:即成龙,成材,成人,成虫。

先说“成龙”,所有父母没有不望子成龙的。可是“成龙”的概率太低了。如果把“成龙”量化一下:当了大科学家(院院士一级)、艺术家、企业家、政治家,算是“成龙”的话,那么概率太低了,只有几千万分之一吧。如果天下的人都是“龙”,那么就都没有“龙”了。况且成龙不成龙,第一在于孩子的素质,第二是孩子进入社会以后的机遇(这一点特别重要),父母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再说“成材”,如果当了工程师、医师、教师等算成材的话,概率就比较高了,可能在几百分之一吧。和“成龙”一样,也是孩子的素质和进入社会之后的机遇。父母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

再次是“成人”,这一点父母的责任是关键。因为一般地说,孩子在小学到中学阶段,性格就形成了。在这个阶段,孩子在父母身边,如何教育,对于孩子作用最大。

所谓“成人”即作为一个普通人,有健康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和家人相处和睦,在社会上有良好的人人际关系。他职职位不高,挣钱不多,但你和他生活在一起,他懂得关心人,体贴人,团结人,很少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因为人们之间的相处是否和谐,并不在于他地位的高下,挣钱的多少。

更次,就是“成虫”——成了一条社会上的虫子。这种结果最可怕。

所以,父母的责任主要在教育孩子“成人”,如果连“人”都成不了,何谈“成龙”、“成材”呢?

我有三个儿子,老大现在是高工,老二也是高工,老三现在是教授、博士,北京一个学院的副院长。我以为,他们是在“成材”的级别。

我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说实在的,如果说教育孩子,作为父亲我是不及格的。因为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没有看过他们的作业,没有过辅导他们的功课,也没有去学校开过“家长会”。家长几乎没有不打孩子的,我从来没有打过他们。因为常打孩子,会产生三个后果:一是打孩子时,孩子的心理上受到压抑,可能形成内向、自闭的性格。大人粗暴,孩子压抑久了,一爆发,也形成了粗暴性格。我们常见性格粗暴的父母,孩子性格也粗暴。这可能有遗传因素,更多的是教育影响的结果;二是把孩子打得像小绵羊似的。成了小绵羊,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能够发展吗?三是孩子挨打得多了,不在乎,没脸没皮的。一个不要脸皮和没有自尊的人,会“成龙”吗?

在三个孩子成人后,我也没有利用什么关系,给他们谋工作。而是让他们自己在社会上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社会(而不是父母给他们“安排”的社会),让他们知道人际间的冷热寒凉,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理解,以便自己去拚搏奋斗。

孩子的成长,家庭环境很重要,我家书多,我爱看书,孩子们也都爱看书。如果我天天贴在麻将桌上,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就不同了。孩子们对我都很孝顺。我父母在世的时候,我每月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到邮局给在河南省老家的爷爷奶奶寄生活费,寄钱时总是带着一个孩子去。在他们会写字的时候,让他们填写邮单。我什么道理也没有给他们讲过。可是我的二儿子到部队当兵时,每月十来元的零用钱,他攒了一年,给奶奶邮了五十元。奶奶高兴地不得了,说:七十多岁了,能花上孙子的钱……

孩子在外面和同伴游戏时,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有时挨了打.我从来不说:“熊包蛋,你没有拳头吗?”我如果这么说,孩子保定会转身去和人打架。我大多是在批评他后,说:“你告诉老师嘛。”要不就说:“以后你不要理他就是了!”

许多家长和子女的矛盾,都是因为父母“逼子成龙心切”造成的。这种矛盾一旦形成,就很难解脱。我也批评孩子,但从来没有说过“你不行!”“你完蛋”这类有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话。更多的是让孩子玩,让孩子自然成长。

一般说,家庭内部发生的矛盾,常常在两件事情上:一是干活儿,二是花钱。我的孩子在买什么小东西时,我常常告诉他们钱放在什么地方,让他们自己拿。他们并不多拿,买完东西还交回剩下的零钱。三个孩子,谁需要什么,给他买什么,从来不搞平均,以证明我不“偏心”,以免形成他们的“争”。现在我家的家用电器,大多是孩子主动给我买的。我家没有为花钱而产生矛盾。

在干活方面,多口人家,为做饭、刷碗,搞“轮流制度”。我和老伴都爱下厨房。我在写作累了的时候,在厨房劳动是一种最好的休息方式。所以我的孩子也都爱进厨房,也都能做几个好菜。每到节日全家团圆,儿子和儿媳们,都挤在厨房,争着“亮手艺”。

教育孩子是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涉及到环境、心理、方法等诸多学科的大问题,我说不清楚,希望专家评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