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过了一些日子,有谣传:阿Q上诉被驳回,维持死刑原判,不久将要执行枪决的小道消息不迳而走。
谣言传到了未庄,乡亲们告诉他的两个儿子——阿善和念魁,说:“老爷子是活不成了!你们准备去收尸吧,父子一场,收一次尸,也算尽一点孝心!”两个儿子便争执起来。
念魁说:“阿善,咱爸从一个要饭花子把你养大,他死了,收尸尽孝心的事,理应归你!”
阿善说:“你是他的亲生儿子。你一回来,什么好事情爸总是先照顾你。就说这房子吧,你的那个小院盖的就比我高档。收尸应该归你!”
念魁说:“你这个叫饭花子没有良心!没有咱爸救你,你早被野狗吃了!”
阿善说:“你,你,你是亲生,是老大,收尸的事应该是你!”
两人争斗了好几天也没有达成“协议”。
后来,案子“发回重审”的消息又传到了未庄。两人听说:赵思乡要回来结清贷款。只要赵思乡回来说清楚,阿Q老爷子就死不了,把贷款还上,可以无罪释放。兄弟又争着拿着“慰问品”去探监。为了争先见到爸爸,几乎是同时挤进监狱大门,同时捧着礼品跪在阿Q面前,同时哭眼抹泪地喊:“爸爸,儿子来看你老人家了,你受苦了吧……呜呜呜……”
阿Q想:妈妈的,还是有儿子好!
这事在未庄一时传为笑谈。
赵思乡不断来信,说一定回国清算帐目,可是总也不回来。虽然通过外交途径发出了通辑令,但因涉及到许多国际法律问题,赵思乡一直不能辑拿归案。县法院对阿Q死刑判决,省高法认为证据不足,量刑不准,而且许多涉案人员的问题没有查清。可是现实情况又没法查清,多次发回重审,这样一拖又是好几年。阿Q铁窗内的生活,由于受到多方的关照,过得还不错,又有人替他过了90大寿,他已经把监狱当成了家,日子过得倒也心安理得。
又过了一些日子,风云突变,因为本地媒体奉命不准报道阿Q的案件,外地一家晚报,却登出了一篇文章:《阿Q一案的疑云》,文章在叙述这个案件的经过时分析道:这个案件之所以久拖难判,是因为涉及到不少地方官员。现在发生的贪腐大案越来越多,如果放在别人身上,这么一个小案,可能不会引起注意。可是阿Q是名人,全国媒体,纷纷转载,网友的评论如开锅一般热闹。因此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并严厉批示:此案必须一查到底,无论涉及到谁,决不得隐瞒姑息。这个批示,县里看来是不能再拖了,地委和专署觉得自己所管的地方出了这么个大案要案,本来就不是光荣的事,如果再不查清,影响就更为恶劣,连省里也觉得脸上无光。于是立即开会、决议,把阿Q一案又推进暴风骤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