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公好龙可以,但是您得知道龙是啥样吧?

(2010-09-10 01:00:15)
标签:

杨申

戏剧公敌

海鸥

契诃夫

杂谈

分类: 《海鸥,海鸥》
  今天和一好友打电话,得知有人评价《海鸥,海鸥》是我走“戏逍堂路线”的标志,理由呢,就是因为这部戏不严肃不庄重,有了一些好玩的地方……总之,契诃夫不应该是笑的,应该是让大家“震撼”的,应该是有契诃夫气质的!

  听了以后我觉得超级好笑,百分百肯定这类人是绝对没看过俄罗斯原版《海鸥》演出的,最多是看过叶卡捷琳堡青年剧团2002年那一版。震撼从哪来?天上掉下来?只有悲剧才能震撼?啥叫契诃夫气质?就翻那几本中国人写的书里得来的“气质”?

  有个成语叫“叶公好龙”。说叶公天天说自己喜欢龙,但真龙来了他吓跑了。可问题这些“戏剧叶公”们,连龙是啥样都没见过,只是凭自己的想象去虚构,然后加以拙劣的解释,难怪中国戏剧评论的没落!

  《海鸥》本身就是喜剧,如果看不懂俄文,可以去看英文或者中文的标题,是否是“四幕喜剧”。至于有些人说什么“气质啊”“俄罗斯风情啊”“契诃夫特点啊”,更让我觉得这类人是浪催的,拜托先去俄罗斯看看戏,然后再谈其他,纸上谈兵也得有点资本再说。

   经典戏剧绝不是沉闷,更不是装B,试问会有人相信没人看得懂或者看得无聊的戏会成为经典吗?北京人艺的《海鸥》腕儿够多吧,导演够大牌吧,最后又怎样?有几个人看得下去?

  至于戏逍堂呢,虽然很多作品我认为艺术水平有限,但其运作方式却是私人团体中做得最好的,就像我对老关的一句玩笑话:我承认你是一个牛逼的商人,但是别和我谈什么艺术。呵呵。

   戏剧评论应该健康发展,但前提是得有点基础,别以为看过几个戏就多有经验了,申爷当年写评论,靠的不是看戏,而是看过n多的戏以及写过n多的笔记以及看过n多的书和资料。

   至于这类人是谁,我没必要问,也不想说。如果看我能排名著不平衡,那就自己来试试,或者多出去看看戏然后再写。所谓“强奸名著”是我的宗旨,因为它被我强奸后得到了快感,总比一辈子当个图书馆的老雏儿要强吧?最可笑的是,一群人一边自慰一边说着:“不应该随便让丫有高潮!我要是给不了她,别人也别给,给了我就说——你破坏了老雏儿的传统!她就应该是没有高潮的!她高潮的时候我们必须得哭,不能笑。我们只能内心震撼,不能视觉享受!”

 

总结一些戏剧评论废话:

  1 人物还可以再生动、心里还可以再开掘

  2 主题应该更丰富,线索可以再清晰

  3 导演手法还可以精炼,更加彻底,更加风格化

  4 舞美缺乏震撼力,音乐煽情可以更丰富

  5 戏总体不错,但还可以更好。

 

以上五条适用于任何戏任何人,说哪部戏都没错,因此属于废话。真要写评论,就得写出哪里哪里有问题,问题的原因,怎么解决。这才是高手,否则观后感谁不会写啊,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