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申
杨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63
  • 关注人气: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话剧直播的得失损益

(2010-03-10 23:56:59)
标签:

北京人艺

新浪

关系

话剧直播

杨申

戏剧公敌

文化

分类: “申”邃目光(独家剧评)

  最近戏剧圈里传得最火的事情莫过于新浪开始了视频直播话剧,选择的对象是北京人艺,剧目是任鸣导演的小剧场话剧《关系》。

  之前我也曾建议过一些戏进行网络直播活动,但被担心会“影响票房”而不了了之。此次专心在电脑前看《关系》也算是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关系》刚演的时候我就看了,此处不谈该剧品质,只谈话剧直播的得失与损益。

 

  首先提几个问题:

  1 话剧直播是否会影响票房?

  2 话剧直播的效果与现场观看的差距到底多大?

  3 话剧直播能得到的回报是什么?

  4 什么人才能玩得起话剧直播?

  5 话剧直播是否是戏剧的进步?

 

  第一个问题:

  网络直播对于大多数网友来说,最直接的就是意味着“可以不花钱买票就能看戏”。这样就会有人说,都直播了,剧情都透露出去了,谁还再来剧场看戏呢?这种言论是比较短视的。首先,一个人艺小剧场的观众最多最多也就是200人不到,那么票房充其量也就是2万多块钱而已,就算坐满也不过3万。20场演出能有4000人来看戏就可以说是奇迹了。可是如果在网上直播,那么可能在线观看的人就会有几百至上万人,这种普及量来说,应该远远高于每场戏的观众。而这些网友中,很多可能是外地的观众,很多可能是从没走进过剧场的观众。他们将获得一次免费的机会去看话剧。试想,如果某个没看过女孩在网上看了话剧觉得不错,那她很可能会告诉男朋友,那么他们下次约会的地点可能就会是剧院。如果某个外地观众从没看过北京的话剧,当他看了觉得不错后,有机会来北京那必然会来现场看戏。这种传播力度和波及面是剧场无法达到的,绝对高于那点蝇头小利的票房。

  另外,该去剧院看戏的人仍然会去剧院看戏,绝不会因为看了网络而从此不进剧院。这就像是体育比赛一样,越是重大的比赛越会电视台直播,可赛场上的观众会少吗?氛围不同,效果不同,观众的选择也不同。

 

  第二个问题:

  从今天的直播效果来看,直播与现场的差距还是很大很大的。首先,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镜头剪切,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虽然该剧并没有什么牛逼之处,但仅有的一些调度、画面、灯光效果等等都被镜头淹没了。特别是镜头里面的观众们更让人“印象深刻”,犹如在看一个枪版电影。同时,一些演员的台词通过音频转接后,更显得舞台腔十足。(舞台腔这东西,在现场看你不觉得什么,但是一旦进了电视就会别扭。这就像是当年蓝天野老师演《渴望》一样,表演虽好,但总觉台词得过于拿范儿。)

  在现场看话剧,追求的是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但在视频中却很难产生。距离感无限增大后,很多感受的东西也随之消失,换来的是一种审视和客观。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一动不动地坐在话剧视频前而不累,无论是因为难看的画面还是拖沓的剧情。但是,假设换到剧场,那么这种不适会变得很小。

  延伸一个问题:有多少人会去音像店买话剧的盘呢?并非话剧不好,而是镜头后损失得太严重……

 

  第三个问题:

  此次人艺与新浪联手做的这场直播,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得利局面。人艺可以说是用了极少的钱做了一次大宣传,并把“首位尝试网络直播话剧的剧院”的名字写到了戏剧历史中。虽然这并不一定是好名声,但毕竟是开创者。直播前后通过新浪的大力宣传,相信更多的人知道了北京人艺,也为他们未来的票房又增加了未知的能量。而新浪戏剧终于再次确立了网络戏剧宣传的龙头地位,同时也是开创了先河,并借此拉近了和剧院的合作关系。

 

  第四个问题:

  玩得起话剧直播的只有剧院。商业的小戏玩不起。理由有二:1商业小戏的周期短,而且没有实体店,真要是在新戏演出时弄个直播,那票房的风险远远大过正规剧院。(剧院起码有国家养着)2 烂戏更不敢进直播,否则看得人越多越没法继续行骗。(这类戏属于大多数)

   但话说回来,就算是正规剧院,敢玩的也不过是个小剧场,胆量有限。《茶馆》600场为啥不敢直播?《窝头会馆》为啥不敢直播?今年的大剧场新戏敢先直播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还是缺乏自信。一般都得是戏的票房没啥大油水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免费让更多人看,凸显了那种“榨取最后剩余价值”的观念。无论是对票房还是对直播效果,《关系》只能说是个试验品,或者说是个宣传品。

 

  第五个问题:

  从积极意义上来说,话剧直播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这种进步并不是在艺术呈现上,而是在宣传手段上。用最低廉的成本去做一场“宣传秀”,这种想法人艺并不是第一个有的,但是却是第一个敢去玩的。事实证明,这次最大的胜利者是新浪,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媒体服务方式并引起了关注。而人艺虽然走出了新路,但却建立在了“削弱戏剧艺术效果”的基础上。因为他们无法用戏的呈现来告诉那些从没看过戏、第一次在网络上看戏的观众“这并不是真正的戏剧,真正的戏剧在剧场”。试想,未来很多观众看了粗糙的直播后,是否会对话剧留下定义性理解?这个很难说。很多艺术家们都在说“烂戏在摧毁观众的信心”,但这种粗制滥造的直播就不会吗?本来很多戏就已经很烂了,再用镜头折磨一番,何谈艺术可言!

  

  直播是一把双刃剑,划破天空的时候,必然会割伤自己。就像是《倚天屠龙记》中七伤拳一样,敢打出就是勇气,但后遗症需自行承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