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笔记本出差被盗……好容易又上网了……一直觉得该写点东西更新了,但也没看什么戏。说点今天的见闻吧——这可是着实让我吃惊的见闻!
傍晚去广院跑会,不对,现在应该叫传媒大学了。什么会呢?原来是《我的青春谁做主》的主创人员走进校园……赵宝刚带着张铎和王络丹,还有丛姗等人。电视剧宣传手段嘛,见怪不怪了,但没想到作为观众的学生们竟然是疯狂的粉丝,高喊着“我爱你”“你女朋友是谁”等等,全场爆满,原本只能坐400人的场子,被挤进来近千人,所有的地方都是人,或站着或坐着,绝对可以用“膨胀欲裂”来形容,可怜我和两个同事前去采访报道,连媒体席都挤不过去……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绝对想不到这是出自中国最高广播电视学府的学生所为。
人满为患后,换来的是骚动,众多学生因为被挡住了观看偶像的视线而开始指责,我和同事很不幸,也成了牺牲品。我唯一能告诉身后的学生的是:“我是在工作,不是粉丝,需要联合作业。”但立即招来指责
“采访怎么了!那你也不能挡着别人,你又不拿机器,拿机器的没脑子吗,用你指挥吗!”操,要不是编辑非安排我来这操蛋的活,就这几块明星,我连眼皮都不抬。但是学生毕竟是孩子,因此我只能苦笑。
好容易熬了一会,赶快闪人,一是觉得累,二是不想听主创自己的所谓“解释”。老赵做东,尽地主之谊,一起去涮肉。席间聊起刚才种种,老赵大笑,称早已习惯——“应该叫粉丝大学了”
虽是玩笑,但不免想起彼此当年在中戏北电时的学习生涯,那时候真是初生牛犊,谁也不触,爱谁谁,来了学校一律是“见神杀神”,岂能甘做粉丝?!任他是张艺谋姜文,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你牛,但我和你是平等的,我不会比你差,也不会崇拜你。”现在想想,不禁发笑。
听说最难进的讲堂是北大,因为北大的学生们都很牛,非要把人问倒问住不可,虽然有些刻意和矫情,但也不乏所谓“气节”……据老赵说,如今大批粉丝不仅仅是存在于广院,中戏等艺术院校也有不少……哎,说什么好呢?说学生们有目标了?说时代社会进步了?试想,粉丝是否仅仅是学生?不见得吧?恐怕领导中也有不少哦!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虽然不能到哪里都牛哄哄的,但是起码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不随波逐流。但目前的情景起源为何呢?看来真得重新体会学习一下老赵的博文了,现在想想,他真是一针见血啊!不仅是个教授、影评家、演员、导演,更是个批判现实主义者,呵呵。
虽然和老赵认识时间不久,但相谈愉悦。我们都拥有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但都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心沉沦和平庸,希望能把能力得到释放……慢慢来吧,现实我们不能轻易改变,人生或许需要机遇,但是我们会为此奋斗与努力……至少,对得起自己,不会因为未完成理想而后悔一辈子……至于院校们,没人不许学生变成粉丝,但领导们是否该思索一下:为什么我们总在追忆过去的辉煌?目前的现状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学校,不仅仅是要教书,更要育人,否则对不起那高昂的学费,和千辛万苦连抢带夺连送礼带人情所换来的学习机会!
不多说了,老赵也是名人了,建议大家去看他写的相关文章,远在我之上,佩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