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申
杨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58
  • 关注人气: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国际艺术节的深夜随想

(2008-10-22 02:26:55)
标签:

国际戏剧节

剧协

戏剧

导演

戏剧批评

评论

文化

分类: “申”度评论(戏剧外)

  夜来无眠。南京出差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寂寞的味道。或许拨打几个电话,就会有人派车来接,没意思,迎来送往的,烦,累。

   和老B与猛嘚的见面很有趣。老B还是那个德性,学生不断,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俨然南京戏剧一哥的风范。猛嘚好像又胖了,看了看他300万拍成的电视剧《刺客》,感觉也还不错,据说明年他终于可以拍自己的《狼牙》了。

   连日的看戏,让我颇有受骗的感觉。因为目的单纯,因此本次出差我只看外国戏。除了铃木忠志的《西哈诺》外,至今还没有看到特别震撼的作品。《动漫大师诺曼》算是体现下多媒体对戏的运用,但也并不算新鲜。其余的,不能说没有可学之处,但是就艺术讨论价值来说,有点水货的感觉。或许,假如有一天,列夫*朵金带着他的戏来,能把中国戏剧界和观众都震了?可能!1000%的可能!

   南京的鸭子很好吃,吃得我都有点不想走了。但是这里的人却让我不接受,有些小家子气,说白了就是矫情。同来的一些与剧协挂钩的文化报纸的记者更觉得矫情,从戏后听她们的谈话中就能感受业余这个词的概念。不过一个个还挺觉得自己是那麽回事,戏都看不明白还装着去采这个采那个,交差啊!在车上,有人对我的言辞嗤之以鼻,对此我一点不意外。毕竟我是自诩的戏剧公敌嘛。

   今天和友人谈到剧协和研讨会的问题,也正好让我梳理一下思路。对于剧协这种组织的概念,我一直很淡然,总不知道他们每天除了组织点活动、像专家一样讨论开会之外,还能对中国戏剧的发展有什么更多的贡献。说道这两天的研讨会,放眼望去,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外专家,全是中国人自己谈。里面的专家们大多是“导不能排戏”“编不能成剧”“演不能登台”之流,没有任何一个一线甚至二线的戏剧创作工作者在内。不知道他们讨论这些说给谁听,有谁会听。去年戏剧百年我整整听了三天研讨会,到最后都是口号一堆但无法付诸行动,其中慷慨陈词的,大多为剧协理论成员。

    可以说,中国戏剧发展到这个“前无路标,后无退路”的地步,剧协是要付很大责任的。但此次能举办国际戏剧节,也算是剧协的功绩了。但依然感觉其以及旗下一些相关人员,都生硬地给自己打上了个“专家”的标签。就好像有写书的人以进入作协为容一样,就好像很多戏都以进国家大剧院为荣一样,因为那里都可以给打个批准号:“此戏已经进入大剧院,证明该剧优秀。此人已经进入协会,证明此人专家”。

  今天甚至有人很惊讶地问我:“这次戏剧节,你只评论外国戏,那上面领导怎末办啊,那些国内的参展剧目都是获得了大奖的啊。”本人当即回复:“正是怕得罪政府,我才只敢评论人家外国戏,因为人家不能把我如何,也不会不接受意见。”说道评奖,这其中获奖的戏恐怕不仅仅是以艺术作为唯一标准吧!再说评论,每次听研讨会都是说要鼓励评论、需要评论、批评能促进进步,但是真正敢于批评的又有几个呢?颇感孤独!

   随便胡扯一些,无非夜晚无聊寂寞难耐,希望剧协真的能够为戏剧发展做点实际的贡献。很多创作者需要支持扶持,和政府要钱,找企业拉钱,这恐怕不仅仅是应该创作者来做的事情吧?每年文化基金不会没有吧?剧协不会没有吧?北京剧协弄了个青年戏剧节,算是其中表率。希望能有更多的剧协,无论是国家的还是地方的,能够多做些有利于创作的实事,而不是仅作为专家去在会上表彰、批判与畅想——问题不需要谁说,需要的是解决!我人微言轻,无能为力,只能哀悼,无奈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