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作为个人情感处理,严禁任何转载!
这两天在杭州出差,西湖美景已经不再感觉多少,楼外楼的美食也不再可口。除了睡床比较舒服外,实在想不出这次出差的乐趣。
不过倒是得知了一件事情,原来上次和田沁新见面认识时看到的那个人就是网络上写历史小说的“当年明月”。也就是现在田的新戏——《明》的编剧。
以下,好像是叫石月吧?懒得写他的名字,以下就称此人为小B吧,至于B的选择纯属代号,请大家不要联想到一些骂人的字眼:)
那天的情况是这样的:应该是5月左右吧,一天姜涛老师打电话邀请我去看他的新戏《家》,说是田沁新也在,想和我见面认识一下。对于田导的作品,我总体来说是比较欣赏的,这与她排过《生死场》有关。虽然萧红并没有与姥爷白头到老,反而是跟了别人跑了,但在文学史上,她的故事永远会和姥爷连在一起。因此,对于《生死场》也算是有些“亲情情缘”吧!虽然我一直认为,田沁新虽然排出了一部优秀的作品,却并没有排出真正的《生死场》,许多深刻的内涵与意境的东西被流于表面了……
虽然在戏剧圈很久,但是一直无缘认识田导,有个机会自然是好事,反正都是要去看戏的。看完了戏,姜涛老师介绍我们认识。当时田导身边还站了个男的,年级应该不会比我大,相貌颇似旧社会的面首。在之后一小时左右的相处时间里,这个小B的几次言行着实令人讨厌。以下摘录一些:
镜头一:
刚认识时,我礼貌性地与田导换名片,田导称自己没有随身带剧院名片。小B插嘴道:“你不用名片,你的名字就是名片。”
镜头二:
进中戏校园时,我先进了后门,田导随后。保安问田导去找谁,我说是进去找导演系老师。田导尚未说话,小B又冒出一句话:“你连田沁新大导演都不认识吗?!”语气丝毫没有玩笑的意思,1000000%地质问态度。我实在是不知道丫到底是和田导啥关系,忍耐了下来。中戏培养出的人才多了,就算是大师级别的也有一些,恐怕还不需要认识每一个毕业出门的导演吧?再说,人家田导都没说什么,你在一旁狐假虎威算怎末回事!
镜头三:
分别时,我和田导聊到了我的一篇博客,就是红白玫瑰那篇,在文中我评价田沁新是中国最好的女性导演。不过似乎田导对于“女性导演第一”的界定不太满意,称“女性导演第一”是对她的侮辱……且不论田导是对于性别之分有偏见,还是自认为在男女两性导演中都能排名第一,且说一旁的小B——当其听说我的文章叫《田沁新距离大师只差一步》后,豪情万丈地发出爽朗的笑声:“那你加上我不就是大师了吗,我就是你那一步!”可以说,当时如果是6年前的我,这sb早挨抽了。
花絮一:
更有趣的是田导主动带着小B在中戏里寻找自己的照片:当时我们刚进学校楼,小B看到一些人像照片后问田导:“你的照片挂在哪呢?”田导倒也随和,主动带着他去寻找,言道“我的照片在最前面的楼里”。找了又找,找了又找,最后好像行政楼一楼楼梯拐弯处,应该是在龚蓓苾的相片旁发现了田导的照片……小B再次唤起了兴奋点,言道:“行啊,小哥,以前你这么漂亮啊!”语气着实令我在肠胃中产生了过多的油腻感。
花絮二:
在认识见面时,可能是出现误会,小B竟然说我是为了见田导而专门赶来的记者粉丝!田导在场,又有姜涛老师的关系,我不能拨面子,只好笑笑而过。哎,小弟,你在混戏剧圈之前应该先打听打一下,或者去媒体圈打听下也可以。杨申除了老师们和几位忘年交的师长,他会专程来见一个不认识的导演?!!当然,欧阳山尊是有可能的,其他人暂时谈不上。可能是杨申此人是无名鼠辈,不值得大师挂耳,但其别的本事没有,一点骨气还能仅存,“巴结”之事从未做过!
花絮三:
具体言辞不太记得清楚了,反正是当着田导的面,小B把其它导演的戏用某种言语贬低了一番,具体人名倒也没提,但是大有“其余的戏没法看”的意思。另外就是我询问田导,对姜涛老师导演的《家》的意见,田导很警觉地问我是不是要写稿。呵呵,新浪只是我的工作,当晚看戏不属于我的工作范畴,我没必要多此一举,而且一句评论好像也不值得我去辛苦。不过田导依然很给面子地说了一句评语:“教学剧目吧。”
上面均属往事,不过由于小B的言辞过于让我产生暴力冲动,因此一直印象深刻,并感慨自己脾气已经收敛、逐渐成熟。开始我认为这孩子最多也就是田沁新的某个助手或者朋友,不太懂事不会说话。结果在杭州闲聊时才得知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写手“当年明月”。难怪有如此“傲骨迎风”,难怪自称能让田沁新成为大师,原来也是此人乃是有出处的“网络作家+明史学家”!让我豁然开朗之余一种倾慕之情油然而生,如同清晨如厕,畅快淋漓。
《明朝那些事》好像是这此君作品,当初也在网上翻过几页,但由于才疏学浅,实在看不出此书有何独到之处,故此停止拜读,宁可去看看《金鳞岂是池中物》。不过既然田导看上了他,那麽《明》剧或许真能十分出色?我期待着看到这部戏,更希望它是一部经典之作。对于《李尔王》,我的情节很深,最欣赏的是俄罗斯第一大导演列夫朵金改编并排演的那部,着实让我在彼得堡小剧院被震撼!
当《明》演出后,我将把列夫朵金版的《李尔王》上传播客,请朋友们共同分享。
记得有朋友说,田导虽然是个出色的导演,但是周围却有着太多的歌功颂德。我一向是对戏不对人,不想评论任何个人,只是评论戏的好坏。《生死场》喜恶参半,《红玫瑰白玫瑰》比较欣赏,《狂飙》差,《赵氏孤儿》不如大导的,仅此而已。我称田导是“最优秀的女导演”自然有我的根据,那就是她尚且无法称为“最好导演”,无论是从作品总合水平,还是从单项作品水平,距离“不分性别的第一”还不具备说服力。至于田导自己怎末想,是否赞同小B的观点,或者有何自我定位,我也暂时没有兴趣关心。
但我希望,《明》剧的推出能够让我改变观点,能够心服口服地把“女性”二字去掉。当然,除了田导的导演水平外,更要看看这位网络大作家的手笔,学习一下他大放厥词的资本。《明》,我等着看你,加油!别让我失望!
另外,有未看过我对于《红白玫瑰》评论的朋友,可以在我的博客中找到。在文中,既是出于对于创新的鼓励,又是出于戏本身的水平,我高度评价了田沁新,但也同时指明了该剧所存在的问题。欢迎探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