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明星话剧早就不是什莫新鲜的词语,近年来,除了影视界的“腕”们纷纷走上舞台,还有一些电台主持人也频频出动展示演技,更有诸多好事的名人(歌坛最为鼎盛)赶来助演造势。一时间,话剧变成了一种时髦的词语,一种什莫人都能够在舞台上发光发热的场所。
有就这样的先天环境,就会下诞生这样的一部戏:由一群电台主持人、名人组成的班子,再加上一个功力薄弱的导演,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这群“明星们”的舞台能力。
看完演出,唯一的感觉就是解脱——一种能够走出剧场的解脱。演员的热情虽然让人感叹,但是其表演呈现实在无法恭维。虽然这一切都可以用“非专业”作为借口来辩护,但假如自身条件无法胜任戏剧创作,最好还是私下组织个俱乐部自娱自乐。
导演的手法只能用“粗糙而幼稚”来形容:可能是受到了演员的局限,也可能这种“简单”就是导演最终想要的效果。从舞台呈现来看,更多的是看到了导演无法驾驭这部原著曾获美国托尼奖的音乐剧。舞美设计很简约,中规中矩。灯光设计较好,可惜没有优秀的表演与其相匹配。
舞台上出现了大也量具有色情意味的台词,让不少观众惊讶。当然,许多该类的台词是原剧本中存在的,假如放在美国百老汇,那末不存在问题。然而现演出地是中国,那就必须要考虑国情以及观众的接受能力。我不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卫道者,看过的具有色情片段的国外戏剧演出也不在少数,但该剧则让我感觉到了一种“恶俗的色情”。创作者试图通过刻意制造一些色情噱头去吸引观众,让观众产生猎奇的心理和生理的共鸣,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像小丑一样在舞台上耍宝。以此来看,我倒宁愿去欣赏东北原汁原味的二人转,那起码转出了一种深厚的表演功力与风格,转出了人心中赤裸裸的欲望与坦荡,转出了一种民俗艺术!换句话说,色情意味的片断不可怕,可怕的是手段拙劣的表现。
再说说那些前来凑趣的名人们:大家如同逛庙会一样,蜂拥而至,有的宁愿演个龙套也要上台“支持”一下同属“业余范畴”的演员,有的则在台下站脚助威。其实这就是商业演出的一部分:为了炒作,为了票房,为了主创人员所说的同期和其他专业话剧打擂台!(起码在名人助阵方面不会输给对方)
戏剧百年,一个中国人难得的文化纪念,越来越多的演出将会在今年出现。但是,话剧毕竟是一门艺术,不是仅仅凭着某种热情就可以完成好的。特别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还是慎重为好。推出一部作品来纪念话剧百年是值得称赞的,但是请不要打着纪念话剧旗号在舞台上纪念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