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心思岂有涯

标签:
文化教育娱乐 |
分类: 读书 |
孔子有句名言,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关于习字的解释,现在的教材一般都谓温习、复习,可能是不对的。这样的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我们以前就是这样理解的,但这似乎并不像圣人的水准。
近来读流沙河先生讲《诗经》,多次讲到习这个字的古意,觉得似应当以古意来理解孔夫子。
如《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按流沙河先生的说法, “习”字的本义是雏鹰学习飞翔。甲骨文的“习”字,下面不是“日”,而是鸟窝侧视图的象形,上面则是小鸟的一对翅膀正在那里扇动。《礼记·月令》里就有记载,秋季的某一个月里,老鹰开始学习,即开始实践飞行的动作。“学习”这两个字第一次组合到一起,就是在这里出现的。
习字不是温习的意思,即不是今天理解的温习旧的已经学过的东西,而是要不断地去实践,也是一种学,很有点经世致用的意思。因此孔夫子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说“学了以后在适当的时候实践,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学而时习之”正是人类不断发展的根本方法。摸着石子过河是不是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感一首小诗。我下面那句中学习二字,是学和习两个含义,因为平仄关系对夫子的话稍作改动。
五绝:心思岂有涯
人原野外家,
辟地拓行遐。
学习时而悦,
心思岂有涯。
https://p1.ssl.qhimg.com/dr/270_500_/t010cc436b38e5543ff.jpg?size=500x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