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凑东坡诗词之四: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1-07-31 15:02:24)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分类: 诗歌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写过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诗篇,其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常常被后人传诵的。一次外出在路上遇到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而苏轼却满不在乎,并以此写下了传诵千年的诗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后一句充分反映出苏轼心中那种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他十分喜欢这样的境界,晚年他被流放到海南岛后,又把这里的意境写入了另一首诗《独觉》:“潇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学习中再借用苏东坡先生的诗词,以“也无风雨也无晴”为题凑成一首诗,亦学亦乐。

身世悠悠我此行,

天容海色本澄清。

人生何处不儿嬉,

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一句取自苏轼的《新城道中二首》,这首是苏轼在杭州任职时视察杭州属县时所作,当时写下这首诗时也是暗喻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二句取自苏轼的著名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此时的苏轼已年过六旬,从海南被朝廷召回,写下这首著名的诗篇,这一句颇有些“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味道。诗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一句,应该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名句。

第三句苏轼的《鹊桥仙·七夕巧云妆晚》末句:“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说的七夕节的场景,看得出苏轼的轻松豁达的人生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