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养蚕姑娘

(2014-04-29 14:45:5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养蚕姑娘作者:

养蚕姑娘

 

    提起养蚕,人们一般会想起江浙一带,那里是我国丝绸的主要产地之一。在我国,家庭养蚕的历史可追溯到夏之前,可谓历史悠久。

    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盆、筐都是原始的缫丝器具。我的娘娘养过蚕也当过缫丝女工,吃过的苦可想而知。 因为“缫丝汤”是制丝工业用于缫丝台上的生产用热水, 它含有大量的丝胶等异种蛋白质及其腐败产物。缫丝女工长期裸手浸泡作业, 导致双手皮肤炎性变化, 患病率可达80%-90%。遇水有刺痛感, 四季皆可发病。而长时间站立劳动还会引发的下肢静脉曲张。这些事情我都是小时候听娘娘讲的,当然她说的没这么专业。甚至母亲都为我表演过用热水和筷子将蚕茧的丝头找出并缠绕的绝活儿。

旧时的缫丝女工

http://s6/bmiddle/001WL9t7zy6IsufiKzP05&690

   

    前两天乘坐地铁时遇到一位六年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小纸盒,里边大概有十几条脱过皮的蚕。这勾起了我对张家口生活的点滴回忆。至今在绝大多数外院同学的记忆中,能在东山坡养蚕都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卫生所旁边的桑树林,能够满足全院孩子养蚕的需求。在北京的四合院住的时候我既没养过也没见过蚕,而塞外课余之后养蚕是那时女孩子们甚至所有少年的一大乐趣,有些家庭的妈妈没有工作,更是把养蚕当成家中的一大副业。每年开春后大家交换蚕子,看着小蚕破卵而出。刚出来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像蚂蚁,身上毛茸茸的。有时蚕宝宝出来了可桑叶还没有露芽,于是大家先摘一些榆树叶救急。待桑叶渐渐茂盛,蚕宝宝也一天天长大,经四次脱皮最后吐丝结茧,破茧为蛾、交配、产卵、死亡,最终完成了蚕的整个生长变态过程。

 

 

                 http://s12/small/001WL9t7zy6IsuAsIQz0b&690

    那位养蚕小姑娘与我当年年龄相仿,她的蚕宝宝和桑叶都是生物老师提供的。幸运的是她今天还能呵护着蚕宝宝成长并见证其蜕变,遗憾的是她不能像我们当年那样登高爬树,亲自为蚕宝宝摘桑叶了。因为不知桑树在哪儿。

    无独有偶,就在我想为养蚕写两句的时候,微博上看见赵忠祥呼吁今后植树是否考虑增加种植一些桑树。我想除了绿化作用,应该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一种方式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