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养老不能沦为边缘地带

(2021-08-04 07:03:42)
标签:

时评

健康

情感

文化

财经

分类: 历史财经

乡村养老不能沦为边缘地带

严循东摘录  202184

近日,甘肃清水县一位72岁独居老人留言反映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咨询能否享受低保或五保。镇政府回复称,多次联系劝告老人儿子要尽赡养义务,但都被拒绝,后来直接拒接村干部电话。按照政策要求,老人不符合申报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此前曾给予临时救助,将在符合政策要求下给老人生活予以保障。(82日 澎湃新闻)

伴随着急剧的社会变迁,一些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养儿防老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总体呈现城乡倒置局面,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未富先老等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农民养老保障不足、家庭养老能力弱化、养老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农村养老水平的提升。

经济保障难、健康护理难、精神关爱难,乡村老人的养老困境作为一个社会现象乃至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独居老人儿子拒绝赡养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部分乡村老人脆弱的生存生态。他们不仅难以得到子女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少数人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得不到子女的经济资助,充满了老无所依的无奈和艰辛。

在安土重迁的传统社会,孝道文化强调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是最大的恩情;因为这种恩情是无法完全偿还的,所以儿女对父母的报答也没有尽头,孝敬也需要毫无条件、自始至终。然而,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孝道文化受到个体化思潮的猛烈冲击。

父母与子女是一种情感与利益交互融合的社会互动关系,受到血缘、伦理、情感、认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伴随着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理性选择深入人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也会融入功利与算计。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会存在利益纠葛与心理隔阂;不论是父母与子女关系不融洽,还是一些农村老人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心,抑或未抚养求赡养,赡养乡村老人,有的子女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意愿和动力。

著名三农学者贺雪峰认为,在一些乡村地区,还存在着一种代际剥夺。身强力壮时努力干活挣钱,养育儿女、帮助孩子盖楼房、结婚生育、隔代养育孙辈;当这些完成人生任务的农村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又缺乏财富积累,就会成为子女眼中的包袱与累赘。付出很多,在物质和情感上得到的回馈却很少;而自己的儿女,又进入新一轮的代际剥夺,导致重小轻老成为一种滑稽、荒诞的亚文化。

破解独居老人儿子拒绝赡养,既需要法律秀出牙齿和肌肉,也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弘扬传统孝亲敬老文化、传承邻里守望相助精神、培育农村老年社会组织,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只有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形成合力,乡村老人老无所养的困境才能纾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