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接宝儿,刚好有时间,老师提到了宝儿最近的一个问题:喜欢插到小朋友排好的队伍中,或者向队伍冲过去。老师担心安全问题,提醒后宝儿还有些小叛逆,不愿接受。鉴于此,老师的处理方法是冷处理,不过分强调他的问题,而是分派给宝儿其他的工作,宝儿会乐于接受。
听了老师的投诉,俺梳理了一下思路,宝儿一贯是慢悠悠去站队的,永远站在最后,和小朋友的身体冲撞过去也从没有过,能让该同学产生变化的想来想去难道是最近的跆拳道学习?于是俺跟老师交流了这个信息,宝儿刚开始学跆拳道,有没有可能是小同学为了显示自己,或者有没有可能小同学以为在幼儿园和在训练课上可以一样疯。老师也不确定,需要时间再观察,同时让俺教育宝儿同学。
教育是必须的,但俺从哪儿切入呢?就像老师所说,小同学对此有点儿小叛逆,抓过来一通狂批别说不管用了,反作用倒是能有。俺一边思索着切入点的问题,一边跟宝儿出了幼儿园。一路上,宝儿和同学相约一起去玩,然后就是一通狂跑。到了地儿,孩子们你追我跑好不热闹,家长们则远远地聊天。这种宽松的环境是幼儿园里没有的,也不能提供(毕竟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一点作为家长俺理解并支持),所以尽管相处了一天,但孩子们放学后还是钟情于此,乐此不疲。
孩子们追呀跑呀,乐得哈哈的。跑着跑着就散开了,一个小朋友单独追宝儿,追到了就又推又抱,然后再跑再追,眼见俩娃玩得高兴,俺也开心。但俩人跑着跑着爬上了一个台子,俺就开始提心吊胆了。这个台子两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不一致,一面不高,大约半米的样子,孩子们一骨碌就爬了上去,可另一面高,得有一米多,台子大概30公分宽,俩娃跪在台子上推来推去,笑作一团。俺则担心一个失手哪个娃掉到深的那面去,想着我该怎么出手,或者制止,或者提醒,也在评估着两个孩子出现意外的可能,就这么纠结着直到俩娃跑远了不再玩这个游戏,俺才算松了口气。一放松下来,俺突然灵机一动,这不就是突破口吗。哈哈,得来全不费工夫呀。
回家的路上,俺开始慢条斯理地给宝儿讲了刚才看他和小朋友玩时俺的担心,也告诉他如果他们俩人谁突然用力大了有可能发生的后果,然后就引申到追跑打闹,突然间推小朋友等等安全问题。同时告诉宝儿因为他开始学跆拳道了,所以将来进步可能会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强壮,他认为很轻的碰撞有可能让小朋友不舒服,学习的目的是啥,应该怎样使用等等。凭俺对宝儿的了解,这种说法绝对受用。果然宝儿耐心地听着,一说到他将来会很强壮,那劲头儿不是一般的足,然后积极跟我探讨各种淘气有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开始还有模有样,说的头头是道,说着说着就开始天马行空胡思乱讲,也罢,只要道理懂了,心里记下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教育也就算成功了。
就这样俺们化解了这次的“推人危机”,顺便强调了安全事项。回顾整个过程,有以下几点值得以后借鉴:
1、接到投诉还算淡定,寻找时机切入话题,而没有马上火冒三丈,直接批评。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宝儿接受起来容易,教育效果好,另一方面对幼儿园、对老师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2、换位思考,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站在一个孩儿妈的角度,尤其是一个男孩儿的妈,一定范围内的身体接触甚至冲撞、冲突都是我能接受的,因为俺认为这是男孩儿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缺少了未必是好事。但是站在老师的角度,任何冲撞都有可能发生意外,造成小朋友受伤,这种伤害是老师甚至幼儿园没法承担的,所以必须禁止。这一点俺也严重认可,毕竟每个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安全,任何给孩子造成伤害的意外都是没法接受的,俺也是孩儿妈,理解老师的立场。
3、认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当宝儿有些小叛逆时,老师没有用惩罚或者严厉批评的方法加强教育效果,而是采取分散宝儿的注意力,把宝儿从那种淘气的状态引导开,委以工作,唤起宝儿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方法,并且及时联系家长,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情况,互通有无,共同教育。老师能做到这一点,俺也非常感激,说明老师对孩子的爱心和耐心,以及得当的教育和处理方法。在如今这个虐童事件屡见不鲜的社会,充满了正能量的老师带给家长的是安心,不容易,感谢!
4、面对孩子的问题,家园应该联手教育。孩子在每个不同的成长时期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偶然的,不必在意,一带而过,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有些则不然,有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发现问题,家园双方及时沟通,共同引导,并让孩子接受教育,这才是正道。
感谢老师在发现问题后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并及时和我们沟通,让我们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和成长的小插曲。向你们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致敬!
更多最新动态欢迎关注小宝儿妈的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