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写作干货瓶颈期修辞手法写作价值他山之石 |
分类: 作文学生 |
小侯:写作瓶颈的突破
创作方向
什么样的文章才有价值?如果是消息类文章,也有信息价值;知识科普类文章更有知识价值;如果你写的是文学作品,自然有艺术价值,艺术更是无价的。其实就算是一般记录生活琐事,或纯粹的抒发情感的散文,也可以写出艺术价值的。有一种说法叫做“没有无聊的主题,只有无聊的作者。”但是,纯粹的口水文就真的毫无价值了,还何谈质量。光想着训练遣词造句的功底,但写的文章并不能给读者带来任何益处,那就毫无意义,没意义的文章自然就谈不上质量,遣词造句方面做得再好也谈不上质量,那你的文章质量就只能一直在原地打转了。
首先在创作方向上慢慢改为有价值,并且比较正能量的类型,那你就进步一大截了。可以尝试把生活琐事一类的散文艺术化处理,整体上加入一些比较正能量的元素,三观要正。或者像故事一样,事先设计出精巧的构思,然后再开写。你在开头可以卖点关子,语气上还可以俏皮一点,兜着读者绕几个圈子,最后写一个让读者绝对猜不到的结局,那就有点意思了。散文可以不讲故事,但是故事体裁的道理也可以借鉴,本身每种体裁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或者开始尝试写小说,先从短篇开始学写,写着写着,艺术感自然就出来了。
参考对象,如果向名家学习一开始感觉吃不透,那就可以先向文笔比较好的一般文友学习。自己能写了,再去向名家学习,提升一下就行了。或者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里,写写知识科普,也是比较有价值的,知识科普类文章也很受欢迎。如果要写评论类文章,那你的观点必须要有可靠依据支撑,否则没有可信度,也毫无意义,而且要写得有深度才有价值。
以上是创作大方向上的问题。
文章结构
整体上,要注意结构,主题要明确,条理要清晰,逻辑要合理。最常见的文章结构就是总分总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开头引起话题,或者来个小总结;中间部分是主要内容;结尾要有总结。大多数体裁的结尾都一定要有总结。有些文章结尾没有总结,会让读者不知道你到底想表达什么,写得让大多数读者都看不懂的文章,一般都是不合格的文章。总分总结构是最常见的,此外还有些说明文体裁是并列式结构,没有专门的开篇,直接开始说明问题,一条条罗列到最后,直接结束,没有结尾。还有跳笔形式,在新闻报道中最常见,在论述类文章中也能用上。跳笔就是不按顺序写,也不太讲究结构,开头可以直接写重点,也可以写总结,也可以从一件事的中间开始写。前后不需要太连贯,也不必太注重上下文的衔接问题。但跳笔写法大有学问,掌握不好就不要用。其它还有些不常见的结构形式,但掌握了总分总结构,已经够用了。
修辞手法
避复——我个人认为避复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之一,几乎每篇文章都能用上。当然,如果你不重视此问题,自然就用不上。避复就是避免重复。有时候一篇文章里同一个意思要说很多次,如果次次都用同一个词,读起来会很别扭。这种地方就该尽量换不同的词避开重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读起来也更顺口。
比喻——比喻手法里又可以分为十多个小分类。总的来说,比喻就是用相似的两个事物打比方。作用是能起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或渲染效果。
排比——用结构、意思、语气等相似的句子或词语,并排使用三个以上。如果是说理,条例更清晰,更有说服力。用于写人、写景,都能达到更细致的表达效果。排比手法的用途很广泛。
反问——反问在词典里的解释是“对提出问题的人发问”。形式主要是问而不答。作用是增强语气和说服力。大多数情况下是对一个很明显的道理故意提问,引人深思。
设问——设问句主要是自问自答,都是明知有答案而故意提问。设问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为提醒下文而问,在下文里必定有答案;二是为激发本意而问,答案必定在它的反面。作用是增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深思,或引起下文。
对比——将两种对应的事物,通过对比手段,使其更加鲜明化,以此强化读者的印象,使所要表达的事物、人物等更加耐人寻味,表达更加生动。
比拟——比拟主要是将人比作物,或将物比作人,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手法在童话故事里用得最多,有全篇拟人的。作用是引发读者联想,使表达更加生动。
引用——文中加入典故。分为明引、暗引等。说出它的出处是明引,不说明,只将其编入自己文中,是暗引。可增强说服力,也可助于抒情。
白描——不加修辞手法,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就是白描。鲁迅说过,用白描没有什么技巧,只能自己慢慢掌握。《三国演义》里就大部分都是白描,可以去参考。比起上面说到的,稍微冷僻一点,但也算常用的修辞手法还有:夸张、反复、对偶、飞白、变用、用典、衬托、倒装、复迭、错综、谐音、歇后、双关、顶真……
修辞手法虽好,但要有个度,不要去刻意堆砌修辞手法,那样反而会显得文章很死板。去年年底,我就见过国内某一线报纸上有篇大约两三千字的长篇新年贺词文章,作者用修辞手法从头堆砌到了尾,中间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整整堆砌了一篇修辞手法。当时我看到就极其反感,这样炫技也炫得太土,太死板了吧?细节上除了修辞手法,还有个人写作技巧,这方面可以多多参考名家、名著。其实只要遣词造句的功底到家了,不用修辞手法一样可以写出好句子。
用词方面
用词方面,一定要分清口语和书面语。如果只是一般的口水文、随笔,那倒无所谓,口语和书面语随便用。如果是比较正式的文章,千万不要出现口语,不然就算是不合格的文章。例如应用文,以及比较正式的论文等。故事和小说体裁比较例外。因为故事本身就要求口语化,小说的话,适当口语化更能增强画面感。此外,无论什么体裁,但凡是叙事类文章,人物对话都应该口语化,不要用书面语写人物对话,不然会显得非常别扭。因为真实的人物对话是不可能出现书面语的,把人物对话写成了书面语就显得很假,读着非常别扭。人物对话用口语,更能表达出实际情况,显得更真实,更能增强画面感。
刻意堆砌生僻字词,只能唬住不懂的人,懂的人一看就会认为是垃圾,因为堆砌生僻字或词毫无益处,还有可能表达不准确。还有,如果语句是用的书面语,并且接近文言文,那就要保持整篇都是这种风格。如果是比较白话,也要保持整篇统一。如果是用的口语,也不要在中间突然冒出几句书面语。如果想让文章充满艺术气息,也要保持整篇都有这种味道,不能在中间突然中断。如果做不到,还不如收起来点,反之只能暴露自己的水平。只要保持整体上风格统一,读起来顺口就行了。(小侯)
相关链接:随笔化写作教学之我见 孤本独绝:辅导作文的最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