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梁恕俭老师说课有感(二)
标签:
春耕一号集智备课与教研说课梁恕俭首师大附属昌财学校学习心得 |
分类: 璎轩学校 |
集智备课与教研说课
首师大附属昌财实验小学
听了梁恕俭老师关于《集智备课与教研说课》的讲座,我认识到:为了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教师之间取长补短,集智备课与说课教研是必不可少的。
上学期,我校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都确定一位主备人,主备人进行选课备课,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先形成备课初案,然后在每周二的教研活动中,主备人就备课初案阐述设计理念,同课头的进行讨论、修改、补充、指导,最后形成教学设计定案。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基本上能各抒已见,让我从中学了不少教学经验,也让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集体备课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我也觉得自己的教学思想有了很大改观。
集体备课、讲课、议课的过程若要有实效,首先应该具备的一点应该是备课组老师彼此间的信任与坦诚。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私心,但假若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的拿出来,那么,每位教师都会有巨大的收益。在听完课进行评课时给予中肯的建议将自己的经验与教训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大家充分享受集思广益的乐趣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学经验。其次除主备教师外其他的教师们也应该提前对本次集体备课内容有充分的了解。
只有提前了解所备内容,集体备课中才能精心指导,指正,才能预设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另外,上课评课以后如果觉得这节课不够成功可以大家指导交流后再备再上再评,也可以一课双备,一课双讲,一课双评。因为每个人对教材的把握理解不同,设计思路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效果当然不同。我们可以在集体备课这个交流的平台中提升自己。
总之,集智备课与教研说课是每位老师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站得高方能看得远
首师大附属昌财实验小学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没有高远的目标,就不可能有宏大的前程。我一直以为备课就是简单的将一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构思好,让学生掌握好当堂课知识点,这便足够了,但是听了梁恕俭老师的讲座,才发现自己的理解太过片面。
备课备的不只是知识,备课的首要因素是学情,心系学生,即联系学生实际,瞻顾前后内容,考虑学生发展,涉及学生差异,这样备出来的课才是全面的。梁老师提出,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选择与确定。这点我感触颇深,之前授课仅仅单一地局限于当堂课,经常导致学生前后知识点无法自主串联起来,只能记住当堂课的内容,这样就使得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这是我今后教学应该多多注意的。
当然,我们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且还常常会局限于自己的想法,使得课堂单一且生硬,而梁老师提出的集智备课,非常及时地让我找到突破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经验,吸收名师精髓,参考同行资料,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网络时代,各种资料铺天盖地,我们要善于甄别,敢于遴选,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以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这样,课堂自然而然就丰富起来了。
最后借梁老师一句话来督促自己,没有教研意识,不去开拓创新,当一辈子的教书匠,充其量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读再多书,也仅是两脚书橱罢了。而树立“问题即课题”思想,贯彻“行动即研究”策略,以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样的境地,发展与收获会截然不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