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驾到”:所有老师赞不绝口

标签:
梁恕俭伯温教育集团大咖“驾到”植树的牧羊人活动报道 |
分类: 身世印象 |

大咖“驾到”
语文教学专家梁恕俭教授到伯中指导课堂教学
浙江省伯温教育集团
距离,从来无法阻挡教育者追求自我提升的脚步。9月25日,伯温中学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北京华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诗意语文教学专家——梁恕俭教授。

每块石头里都有一尊佛,每一个学生都是沉睡的巨人,教育就是雕刻和唤醒。
——梁恕俭
聆听教育之声 共享饕餮盛宴
为期一天的教学指导活动
梁教授都带领伯中教师们做了什么呢?
一起来看看吧!

“同课异构”构出精彩课堂
此次教学指导活动以三堂“同课异构”的研讨课堂拉开帷幕,梁恕俭教授与伯温中学王伟珍、周春彤老师分别展示了《植树的牧羊人》这一内容,同样的课题,不一样的精彩,三位老师用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浸润在了课堂之中。
周春彤老师以作者背景导入课堂,用其作家和编剧的身份,突出本文《植树的牧羊人》的独特性,并以制作绘本为课堂框架,设置了详细的制作步骤,让学生在探究中步步深入; 王伟珍老师抓住《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中一串震撼人心的数字,透视牧羊人的高贵品质和精神,然后又带领学生探究故事真实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从“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一问带动对文章主旨的探究。

在观摩伯中教师的课堂时
梁教授仔细地听着 认真地观察着
不错过任何一个课堂的小细节

紧接着,梁恕俭教授同样以《植树的牧羊人》为内容开启了课堂,并在课堂开始时用一首自编歌曲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迅速地打通了整堂课。

课堂上,梁恕俭教授坚持做“哑巴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将学生分为六组,提前分派给各个小组具体的学习任务,给予学生充分时间阅读和思考,并让同学们在自主交流与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然后便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八人小组,集思广益;两人代表,展示呈现;一位老师,点拨引导。

这堂课,同学们成为了主要的“发言人”,在与同伴的讨论与合作中深入了解课堂内容,不仅进一步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更让他们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激情讲座促专业成长
下午,梁恕俭教授为伯中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诗意语文与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梁教授以语文教学为切入点,以诗作答,以歌传意,以全新的教学姿态为伯中教师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教学课”。
讲座上,梁教授向全体教师展示了“五有四度评课法”和“教学四境界”,传达了让学生不再忍受课堂,而是乐于接受课堂,从而感受课堂,享受课堂的教学理念,并要引导学生由“乐学”向“创学”发展。同时,梁教授还列举了自己在各校执教《蝉》《散步》等大量教学案例,展示了诸多备课和授课时的教学亮点,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具体做法毫无保留地与老师们进行分享。讲座中,梁教授还演唱了几首自编创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歌曲,将讲座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梁教授表示,通过演唱歌曲的形式引入课堂,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育人者,要将优美且富有诗意的语言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语言与文化‘美’的启发,让学生在课堂活动探究与任务完成后,积累文学素养,用三年教学诲人一生。”梁恕俭教授说着。

听过了梁教授别具一格的教学讲座
伯中所有学科的教师都赞不绝口
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种“诗意教学模式”
使自己更加明确了教学方向

马加凯:听了梁教授的讲座,我受益良多。学生并非想象中的是需要接受知识的一张白纸,相反,只要你给他一个舞台,他能还你一个精彩的课堂。所以要尝试敢于在课堂放手,相信学生,在课堂上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上课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
宓志晓:听完了梁教授的课堂和讲座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哪篇文章,哪种课堂,我们的首要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因为只有课堂活了,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进入课堂。同时,梁老师的大量课堂案例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为我们开拓了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
何国锋:育人者,应多用眼睛看,多用耳朵听,多用心感受,把每一堂课当作完成一部作品来对待,倘若成品过于无趣,学生会把这个当成负担,倘若一部完美的作品诞生,那便妙趣横生。这也意味着,师者要更加注重自我提升,勤思考,善质疑,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每备一节课,都是一部作品的诞生,我不知疲惫并且乐在其中!”就如梁恕俭教授所说,我们应该把日常的教学当成艺术的创作,都拿出十分的热忱去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这样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