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姓什么”百家访谈

(2019-02-01 08:30:51)
标签:

语文姓什么

百家访谈

梁恕俭

中学语文研究

语文的性质

分类: 传媒发表

 “语文姓什么”百家访谈

——梁恕俭:语文姓“文”

  

  【策划人语】

  语文姓什么似乎早有定论。叶圣陶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有偏向的,有偏向的,当然,也有”“兼顾的。这种行为上的不统一,源自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知上所存在的偏差和不统一。而这种认知上的不统一,最终影响到了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的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却不会听话和说话;有的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却不会写一篇简单的实用文;有的学生演讲纵横捭阖,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千里”,但却因逻辑混乱而成了“东北乱炖;有的学生作文洋洋洒洒,却辨不清“的”“地”“得”的用法;有的学生写作文采飞扬,但却表达了一个消极甚或反动的观点……

  在此背景下,“语文姓什么”百家系列访谈应运而生。我们拟通过对知名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所进行的渐进深入式的系列访谈,逐步纠偏正谬,使语文教育教学步入认知正轨和行为正道。

  

“语文姓什么”百家访谈

贾龙弟:姓语    梁恕俭:姓文


  【受访人梁恕俭简介】北京华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原《中国教师报》编辑记者,新浪博客达人,高效课堂培训师,实力派写手,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教育诉状与理想教育》《诗意语文与高效课堂》《角色教育》《每课一诗》,编有《问道课堂》《高效课堂100问》等。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中,用心钻研,笔耕不缀,其新浪实名博客拥有粉丝数万,在一线教师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访问人:梁老师,对语文的定位,有姓“语”、姓“文”和复姓“语文”之说,请问你持什么看法呢?

  梁恕俭:文化包罗万象,语文是语言方面的文化,所以姓“文”。语文是什么?叶圣陶曾这样回答: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这个名称是从1949年下半年开始用起来的。解放以前,这个学科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解放以后才统称为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语文课程下的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姓什么”百家访谈    在培训讲座中阐明语文真谛    

  

  访问人:对叶圣陶先生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论述已经很多了。梁老师,我们想请你重点谈一谈课标对语文的定义。

  梁恕俭:好的。课标的定义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概念混乱。一个定义中出现两个不同的概念,前面是“语文”,后面是“语文课程”,前后不一致,这是很不规范的。概念的混乱会造成理解的困惑。

  其次,这个定义不完整、不严谨,导致张冠李戴。从定义的规范和标准来衡量,这个定义中只有第一句属于定义范畴,第二句只是补充说明,不能算作定义。给事物下定义就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果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定义就会失真,也是无效的。

  我们再来分析定义中第一句中的前半句,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句。从上文分析,我们知道这里的“语文”应当指的是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的简写。那么我们看看“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到底是不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如果说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就意味着语文课程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知道,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课程,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和进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课程,怎么会变成交际工具呢?很显然,这个定义不是从语文课程本身推演出来的。对语言学有了解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出从“语言”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这句话正确的表述,应当是“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不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里出现了张冠李戴的情形,即把“交际工具”这顶属于语言的帽子,戴在了语文课程的头上,这实在不应该。

  再来看这个定义的后半句——“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下定义吗?文化太宽泛,有各种定义,其中有一种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文”也好,“语言”也罢,都是人类创造的,理所当然是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的定义根本就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有什么用呢?这就好比给猴子下定义,说猴子是生物中的某一个群体,这样的定义没有任何意义。

  

“语文姓什么”百家访谈

    语文不能脱离生活    
  
  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与其说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倒不如说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因为特征是指从事物各种特性中抽象出共有的性质,而特点是指事物的特性,不强调共性。语文课程的特征可说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但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除了工具性、人文性之外还有很多,这要看从哪个角度说,比如从课程定位来说,具有基础性、奠基性;从课程内容来看,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丰富性甚至驳杂性;从课程学习的方式来看,有渐进性、非逻辑型、重复性;从课程的学习效果来看,有见效慢等特点。

  

  访问人:梁老师,百度百科对语文也有界定,你对此怎么看呢?

  梁恕俭:百度百科把语文等同于“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合乎)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仍然不能令人完全满意,正如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都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时间?如果没有人问我,我知道;如果有人问我,我不知道。”看来这句话也适用于回答什么是语文。

  一般认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学科,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上对语文的诠释,与用来陈述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组关键词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相比,都显得有失片面和偏颇。

  

“语文姓什么”百家访谈    汲千江水,烹一壶茶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者的顺序很有讲究,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审美是思维的指向,文化是教育的根本。

  追究语文“姓什么”,应区分语文的本质属性与一般属性,解决主要矛盾,坚持从整体出发,而不是语文学科的某部分、某环节的性质,要界定有关概念。要由构成语文学科的因素入手,归纳、抽象出本学科的性质。

  语文学科的本质,既不是研究“语言”本身,也不是研究“文学”本身,而是在思维与审美中传承与发展“文化”,这里的“文”是名词,“化”是动词,语文就是利用“文”达到“教化”的最终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文化艺术,其属性重在“文”上。

  (待续)

  【本期编后语】对一门学科或者一门课程的研究最理想的状态,是“用相对独特的研究方法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梁恕俭老师对语文课程的正名和定位所作出的结论,也许还有待理论的映照和实践的检验,但其运用逻辑学即定义的规则研究问题的独特视角却让我们眼界大开。读过本期访谈,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悟或想法,不论是只言片语抑或长篇大论,我们都愿侧耳倾听——来信来稿请传370523192@qq.com

  

  梁恕俭推荐: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策略  到底怎样学语文

        姊妹篇:语文是什么  梁恕俭:初中语文第一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