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化
标签:
高效课堂100问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化 |
分类: 语文教学 |
4.语文教学中,从哪些方面设计教学活动可以丰富课堂?
答:学语文有18般兵器:浏览、略读、批注、熟读、背诵、日记、摘抄、赏析、仿写、改写、拟联、创作、板报、作诗、填词、演讲、编故事、角色入境。
原想逐一解说,又怕文章冗长。遂使出看家本领,诌打油诗18首。
浏览——信息泛滥需筛选,一目十行勤浏览。发现目标再细读,为我所用即裁剪。
略读——面对书山莫畏难,粗枝大叶亦当选。不求甚解贪篇数,审美何妨走马观。
批注——不拿笔墨不读书,圈点评析是正途。学会质疑留感悟,如麻注脚恰清楚。
熟读——好书不厌百回读,仔细推敲理不枯。倒背如流酣畅际,醍醐灌顶最舒服。
背诵——熟能生巧自古然,背诵多多好处全。出口成章得惬意,聚沙成塔是根源。
日记——人生史记在坚持,兴趣来源有文集。作品若能获欣赏,几多心旷几神怡。
摘抄——天下文章一大抄,剪贴拼凑亦风骚。书非借阅忘摘记,学到用时方恨少。
赏析——读到美文常忘言,其实捉笔意更酣。细嚼慢咽赏析后,入室登堂得大全。
仿写——画瓢自细观葫芦,仿写恰如解构图。书法练成临帖始,习文模拟列殊途。
改写——扩缩续写好处多,一脉相承把经络。学子作家杂糅际,续貂狗尾笑婆娑。
拟联——科举一文出状元,仅凭对联学语言。修辞语法包万象,唱和品咂惹爱怜。
创作——听说读写俱关联,写作分值半壁山。倘若挥毫出美文,何愁答卷错相连。
板报——学以致用用即学,学用结合免蹉跎。五彩缤纷板报上,编辑版式皆美活。
作诗——诗能言志亦能歌,短小味足讲平仄。享受推敲寓意里,片言照样掀风波。
填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填词何须生宋家。旧时舞墨杰出客,早已变身网络侠。
演讲——善辩巧舌百万师,兴邦一语更神奇。口才出众善说讲,凭嘴就能混饭吃。
编故事——千字万词任我编,情节跌宕扣心悬。逻辑线索两通顺,故事爱听话自圆。
角色入境——入境读书体验深,感同身受亲耳闻。纵情角色忘人世,多少离合惹泪奔。
这些“兵器”,有的要长期操练,比如“日记”,有的可偶尔为之,比如“角色入境”;有的是在课上表演,比如“赏析”,有的是在课下构思,比如“板报”……何时何境采用何种方式,考量教师的应变智慧。
设计教学活动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一、“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身动、心动、神动。身动是表象,心动和神动是目的。只有心动、神动,才能触发学生的激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心动和神动是学习者理性思考的前提和动力,理性思考是心动的结果和最终的落脚点。如果课堂不能使学生心动,理性思考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源泉。真正的高效课堂是激情被点燃的课堂,是实现了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跨越的课堂,是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可以实现课堂上每一个人、每一分钟都集中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并能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体验成功。高效课堂应该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二、紧扣主题,气氛活跃
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学过程流畅,知识过渡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形”散而“神”聚。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要环环相扣,要能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思”起来、“活”起来。但课堂气氛的活跃并不是简单的欢声笑语,更不是肤浅的师生对话,而是教师与学生间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是师生互信、互动的一种美好境界,是师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分享快乐的一种情感体验。同时,课堂气氛的活跃还要有“度”,既要学生“动”,又不能让学生“乱”。教师要用一根“线”始终牵住学生的活动,从而很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要体现有效的师生对话,教师的巧妙设疑,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引导学生思考,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由此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的潜能。
三、有趣、有用、有关
“有趣”自不必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驱动力;“有用”也无需论证,世俗中人都是功利的,越是有用学生越爱读;“有关”呢,这一点却被许多教育人忽略了——殊不知,“有关”是比“有趣”和“有用”更能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因素。倘若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有关,与学生的学习有关,最好再能与学生本人有关,我可以断言,没有哪个学生不喜欢学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