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首席教师评课论文的点评二

(2018-05-21 16:09:20)
标签:

骨干教师评选

梁恕俭

论文答辩

首席教师

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分类: 角色教育

和谐

——从梁恕俭《小圣施威降大圣》看一堂好课

  梁恕俭回应:您从和(吃得饱)与谐(有话说)的角度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论述一堂好课的要求,实乃高妙!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正是基于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我的这节示范课就是想呈现高效课堂的实质性问题。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在“‘学习’与‘应用’之间搭桥梁”;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学的都是立即要用的,而且是应用中学到的”;有效性的实质又是什么?是“即学即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换句话说,知识和技能只是外在的表征,做人与求知的和谐进步、学会适应及改造生活能力的不断提高才是有效性的最好表述!如何活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活动了吗”;发不发言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都思索了吗”;教师技艺上表现如何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课堂适合你的学生了吗?”

  许多教师以教材挖掘得深透为能事,热衷于带领学生“钻地洞”。其实,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学生就学得越苦、越累、越烦。长时间地灌输,学生还会产生思维惰性,任你教师的“钻头”振山响,学生只当“耳旁风”。《菜根谭》云:“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意思是说,研读诗书却不洞察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只会成为一个写字匠;讲习学问却不能身体力行,就像一个只会口头念经却不通佛理的和尚。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就会“被动接受、难以消化、无动于衷”。

如何上好一堂生物课的思考

——听徐利老师数学课有感

  点评:泛泛空谈,文不对题。徐利课的看点,第一条绝不是什么“课前充分准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多元评价”还算沾点边。

浅谈怎样上好一节生物课

——课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点评:中规中矩,四平八稳,貌似有理,实则全是传统教学思想的摘录与整合。该文的评课,显然是站在教师立场上,从教出发,以“教”的效果衡量课堂实效,这不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建议从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是去评价一节课。

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点感悟

  点评:一节好课的共同点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扎实的课就是有意义的课,学生至少能学到东西,有情感体验,产生学习需求,不图表面的热闹;充实的课就是有效率、有内容的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丰实的课就是生成性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思维活跃,给人启发;平实的课就是课堂的实实在在,是常态下的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是不加粉饰、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课。

  您的这篇文章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观点,文笔也有板有眼,值得品味,更令人称道的是,您穿插的诸多教学案例,精彩,恰当,充分体现了你的教学智慧。

一节初中数学课对高中地理的教学借鉴

——以徐利老师的初三复习课为例

  点评:他山之石,用来攻玉,您借徐老师的数学课,谈高中地理教学,娓娓道来,言之有理,全文一气呵成,没有任凭斧凿的痕迹,却又工若天成,找不出大的毛病,足见您的文笔功夫过人。

  如果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上多做文章,以学定教,顺学而教,教服务于学,您的论文更有推广价值。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以梁恕俭执教的《小圣施威降大圣》为例

  梁恕俭回应:看得出,您为评这节课下了许多功夫,对这节课的优劣点评得非常到位,我首先表示佩服和接受。

  上完这堂课,现场的老师都表示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气氛热烈,生成颇多,实现了教与学的转变……要知道,我是借班上课,仅在上课前半小时见过学生一面,发了导学案,并没有引领着做充分预习,课堂的一切都是新颖鲜活的。

  我虽然称这节课为“最得意的一节课”,其中的不足已被您点出,一是唱歌跑调,应该借助多媒体,二是评价没有兑现,有始无终,三是没制作课件……

  能把一节课的是非优劣看得清清楚楚者,一定是一位高水平教师,您对这节课的点评,我以为比一般专业的教研员点评得还要好,谢谢您!

让课堂教学离学生更近

  点评:这不是论文,更像是时评,如果以演讲的方式,面对心有灵犀的同仁,很容易激发共鸣。

  如何进行课堂革命,提高课堂效率。真正的课堂,并不是证明教师有多优秀,而是帮助学生变得更优秀!如何做?如何改革让课堂离学生更近呢,作为一个教师要在改革大趋势中勇于探索新路。每位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经过改革的课堂,不再是单纯向学生讲授学科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习品质的课堂。  课堂改革需要教师亲力亲为,是草根革命。作为教师就要直面现实、勇立潮头、迎接课程改革。

  这些观点,都令人欣赏,只是如何让这些口号式的理念落地,如何在课堂上实际操作,还需要抓手,还需要细化,还需要更为明确的路径。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

——观《小圣施威降大圣》比赛课有感

  梁恕俭回应:评价一节公开课,首先要界定好课的标准。在高效课堂语境下,衡量一节课有4个维度: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

  自主的程度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自己适宜的进度,个性化地学习。所谓的启发式,如果变成了“满堂问”,那和我们批判的“填鸭式”没有区别——教师强势的主导和学生需要的自主是成翘翘板效应的——一山不容二虎,“主导”和“主体”,到底哪个“做主”,是高效课堂和应试传授的分水领。

  合作,不是简单地长短互补,更不是凑在一起商讨答案;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之一;合作既需要条件,又需要任务驱动和评价导航。怎样让合作更有效呢?一是捆绑小组,强化团队意识;二是八仙过海,尽量各显其长;三是寓教于乐,融入竞争元素。当然,小组合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磨合,更需要规则的内化和习惯的养成。

  关于探究,首先品味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话,改变教学效果的唯一的直接的途径就是把学生置于必须思考、促进思考和考验思考的境地之中,困惑是激活思维不可或缺的宝贝。人,在探究状态下,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智商是亢奋超常的。再者,人都有对真相或迷惑不可遏止的探究欲望,利用这种探究欲,让学生像捉迷藏那样去发现,教学活动就会像做游戏一样孩子开心。

  有了探究,所有的发现都是生成。因为“发现”的价值有高低,所以,“生成”的含金量也就有了大小之别。可以这样说,没有生成就没有精彩。那么,怎样让课堂高生成呢?一是带着生成的强烈诉求出发;二是摆脱死记硬背的桎梏,另辟蹊径寻鲜活;三是互相激发,教学相长,让课堂成为智慧的比武场。

  有了标准,评课就是对号入座。

  我的课,自然追求尽量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让学生自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把握课堂节奏,引领学生践行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

  点评: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认识写得句句在理,对于一名音乐教师而言,显得难能可贵。如果能结合课例,做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即怎样让“自主、合作、探究”在音乐课上落地,效果会更好。

浅析自主学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点评:学到终极看自主,自主学习可谓学习的最高境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状态下,独立地发挥出潜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有成就感,越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帮助人满足这种追求,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体验最大的快乐。

  您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做法都值得称道,特别是结合徐老师的课例谈自己的心得,有理有据,详略分明,特别难得。

教育需要坚守——校园德育的浅思

 

  点评:您是唯一两节课都观看了,且专论德育的。您提出的这四个方面,都是基于校情,针对实际,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操的可行性,文笔也算流畅。

  

对首席教师评课论文的点评二  

  相关链接:和谐互助让课堂充满灵动     观摩梁恕俭执教《西游记》

       对首席教师评课论文的点评一  对首席教师评课论文的点评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