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五观”梳理之我见

(2018-04-15 10:42:54)
标签:

梁恕俭

德育观

教学观

师生观

成果梳理

分类: 随笔时评

教师“五观”梳理之我见

梁恕俭

教师“五观”梳理之我见

  明知写这篇文章会冒犯同事,还是忍不住捋一捋,或者说“梳理”一下我的教育观念。

  首先,对“五观”的提法感觉冗余——分类标准不一,概念交叉包含,甚至从属关系错乱。比如“发展观”既然是“考察教学目标”,干脆就叫“目标观”得了,顾名难思义,属于牵强附会地定义概念。这“五观”的总称是“教师五种观念”,“教师五观”中再包含“教师观”,总给人“管丈母娘叫嫂子——差辈”的感觉。再说,“发展”“教学”是动词,“教材”“学生”“教师”是名词,是按什么范畴如此分的类还真说不清楚。

  教育观念千头万绪,怎样分门别类?有的校长分为“学校观、课程观、教学观”;有的分为“德育、教学、管理”;有的学者强调二分法,即“教什么”(课程观、教材观)和“怎么教”(教学观);还有从人的角度直接分为“校长观”“教师观”“学生观”……不管怎样分,大多是三类。

  “三观不合,是人与人最大的距离”,“毁三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三观”足矣,提“五观”——我会率先想到“眼耳口鼻舌”(开个玩笑)。

  我的建议是化繁为简,由五变三,即“教师三种观念”:德育观、教学观、师生观。每一种观念再选三个关键词,比如,德育观从“宗旨、目标、理念”去阐述,教学观从“课程、教材、学法”去解析,师生观从“定位、关系、原则”来论道。

  如此分类,各有侧重,相当于把“教学”(观)当作“立德”(育)“树人”(师生)的桥梁;“德”为先,“学”守中,“人”压轴;前者宏观重理论,中间具体看操作,后面落实评效果。正像“人的三观”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样,“德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也可以囊括一位教师的所有思考与建树。

  百度云: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观就可以顾名思义——关于德育的观点。

  教学观也有现成的概念,指存在于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们对于教学内涵、教学模式和教学控制方式等的总体认识、理解与看法。

  “师生观”搜不到权威的定义,但有“师生关系”的说辞: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其实,师生观就是对师生关系的基本看法,说直白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各自的定位、扮演的角色、互动的态度、遵循的原则。

 

梁恕俭的教育“三观”

  德育宗旨篇

  1.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人”之不存,“书”将无用。

  2. 德育植根于爱,而非纪律与权威;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

  3. 人是环境的产物,德育需要营造求真、向善、崇美的良好氛围。

  德育目标篇

  4.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5. 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泰戈尔)

  6. 让每个人都做最好的自己。

  德育理念篇

  7. 德育的一半在操场,空洞的说教最无效。

  8.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

  9. 身教胜言传,你想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你就怎样去当老师。

  教学观之课程篇

  10. 与学生相关的一切元素都是课程,每一位师生都可以是课程的开发者。

  11. 校本课程就是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学校的竞争最终都是课程的竞争。

  12. 课程是“餐桌上摆了什么”,课堂是“怎么吃”,显然,“吃什么”比“怎么吃”更重要。

  教学观之教材篇

  13.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举例子最好“有趣、有用、有关”。

  14.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15. 活学活用教材的前提是对课程标准了如指掌。

  教学观之学法篇

  16.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学从疑处始,得自问中来。

  17.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

  18. 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师生定位

  19.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当主导过于强势的时候,学生的主体地位荡然无存。

  20.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

  21. 学生学生,学之重点在生成;生成生成,没有学生的参与啥也成不了。

  师生关系

  22. 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23.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4. 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师生原则

  25. 教师的悲哀在于包办,学生的问题出在依赖;学到终极看自主,自主学习需要师退生进。

  26. 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27. 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

  

  相关链接:梁恕俭的成长给教师的启发    梁恕俭: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师成果梳理八项注意     梁恕俭老师的课堂经营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