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纯粹的教师
(2016-10-16 19:36:20)
标签:
赵京谊做一名纯粹的教师用一颗童心活着梁恕俭博客出书 |
分类: 传媒发表 |
用一颗童心活着
——为赵京谊《做一名纯粹的教师》序
梁恕俭
活着,需要呼吸,“呼”是为了出一口气,“吸”是为了争一口气。出什么气呢?自己的懦弱、无能、尴尬……别人的欺负、冤枉、轻蔑……争什么气呢?赢得尊严,获得满足,有安全保障。
人生在世,活着就为讨个说法——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假设人这样活着:早上起床,有保姆给穿好衣服,三餐也有人喂食,汽车自动驾驶着载你上班,到了单位,啥事也不用做,还没等指使别人,事情已经做完了;想写文章时,文章自动出现在你的案前;想去投篮时,篮球自己进框了……这样活着有啥意思?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承诺,只有无限的诱惑;没有对与错,只有强与弱;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经历波折,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享受圆满。
南怀谨老先生曾写过两副对联:“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两副对联好似专门为赵京谊老师撰写,佛心道骨,为人师表,从容淡雅,回归田园。
赵老师说:“平生之愿只想做一名纯粹的教师。”仅此一句话就让我产生了共鸣:做一名纯粹的教师,简约而不简单,纯真而不杂粹。
人是不可以同时追两只兔子的。人之所以会累,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有时,牵挂与顾虑消耗的精力,足以完成这件事。
北漂前,我的生活十分单调,在那个狭小的圈子里,认识有限的几个人,看到的尽是些表面,交流的也仅是寒暄。那时的思想相当单纯,满眼是好人,看不到贪官污吏,不关注国计民生,自己的天空很晴朗,就认为普天下都晒着太阳。现在想想,单纯也是一笔财富,无知不一定无幸福。在简单的生活中,一切都按部就班,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旁生的欲望,也没有失业的担忧;不用(也没有那个意识)找发财的门路,也不畏惧“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医疗)。围着柴米油盐,甘愿坐井观天,单位分一间住房就能幸福得晕眩。那不就是陶渊明的田园吗?
现代都市中,有多少人想回归田园啊!
红尘滚滚,欲望多多,大多数人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摸爬滚打,早已离“纯粹”越来越远——赵老师的“平生之愿”,让我肃然起敬!
读赵老师的博客,“好老师”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越发清晰,她打心眼里热爱教师工作,并有职业幸福感。与那些纯粹为稻粱谋、这山看着那山高、经常抱怨怀才不遇者相比,赵老师纯粹得痴情,纯粹得执着,纯粹得高贵,她也因为纯粹而富足、欣慰。
“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瑕;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做最好的自己。”这是赵京谊最欣赏的一段话,“善良、知识、童心、超越”也是赵老师矢志不移的追求。
赵老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从不为“红本本”而折腰,更不因“补课费”而掉价;讲台可站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她活得自然真实,活得光明磊落。赵老师说,纯粹的教师不是春蚕,更不是蜡烛,而是阳光雨露、大地春风。她不是背着一桶水,把学生的空杯子斟满,而是喝水寻源,走近自然,让学生在自主发现中痛饮生命的琼浆。纯粹的教师用不着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滋养学生成长,而应该在生唱师和中教学相长,在阳光雨露中共同感受“生的美好、爱的珍贵、学的必要”。
做一名纯粹的教师很简单,用一颗童心,想儿童之所想,为儿童所欲为,不再视儿童为听话的附庸,而是为孩子搭建众多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演绎各自的精彩。赵老师说,她每天踏进校门,都会追问自己两个问题: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前者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后者融入情感,强化人文关怀。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侯,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这样的教师才是赵老师追求的“纯粹的教师”。
用一颗童心活着,做一名纯粹的教师。
是为序,亦共勉。
尊敬的梁恕俭老师:
另注:赵老师的这封感谢信,我2017年7月19日才在邮箱发现,补缀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