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013-09-03 10:41:10)
标签:
天津师范大学康万栋教授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什么是特色 |
分类: 教师报•研究院 |
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
1.特色学校建设是满足社会经济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2.特色学校建设是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3.特色学校建设是满足家长选择性、多样化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4.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普通高中发展战略的转型(重点化、均衡化、特色化)。
《纲要》中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论述:
1.总体论述中强调:“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由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2.对各类非义务教育的分类阐述中强调要办出学校特色:“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支持一批中等职业优质特色校建设”;“支持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上述表述中的“特色”概念是与“高质量”、“优质”紧密相关,与“同质化”相对,而与“多样化”相近。
二、什么是特色学校
(一)特色学校的涵义
●特色——特色的“色”,指物品的质量。特色,就是事物特殊的质量,特殊的品质。广义的特色是指有别于其他事物之处,是一个中性概念。既包括褒义的,也包括贬义的。狭义的特色则专指褒义的。本研究中的特色,指事物的出类拔萃之处,即事物的某些方面优于其他同类事物同一方面的优秀品质。
●学校特色——所谓学校特色,就是在办学主体刻意追求之下,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
●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是指在独特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并形成被社会所公认的传统的学校。特色学校即个性化的学校。
●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联系与区别
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是同质而不同层次的两个概念,两者是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局部与整体,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学校特色”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基础,而“特色学校”则是“学校特色”的发展和升华。
(二)特色学校的特征
1.独特性
●独特的办学理念;
●独特的办学风格;
●独特的文化传统。
2.稳定性
●特色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相对稳定;
●特色学校的正面影响相对稳定。
3.优质性
●学校特色的本质是创优;
●特色校本身的先进性、科学性;
●办学育人整体有一定质量和层次;
●从优质到成功:成功地确定了办学价值观、成功地培养了大批人才、成功地确立了一种优化的办学模式。
4.整体性——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学校整体优化的系统工程。
●从整体出发注意处理好特色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应通过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形成整体的、综合的特色;
●特色学校不同于学校特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整体性;
●从特色学校形成过程看,学校特色化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
●从文化的视角看,特色学校实质上就是一种整体性的学校文化模式。
(三)特色学校的类型
1.目标优化类
2.内容优化类
3.方法优化类
4.育人模式类(整体优化)
5.学校管理类
6.办学体制类
7.文化建设类
8.人才培养的专业、规格分化类
●高水平综合发展高中
●高水平特色发展高中(艺术、外语、人文、科学、技术高中等)
●高水平综合中学(普职融合)
●国际高中
●相同类型的高中还要有不同的学校文化
三、特色学校建设的操作体系
(一)特色学校形成的阶段和建设路径
●阶段:孕育à初级à发展à成熟à高级阶段
标准:鲜明性、认可度和影响力
●路径:自上而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自下而上、以点突破、点面结合
(二)特色定位:找准特色学校建设突破口
1.依据
●学校的文化积淀
●学校的优势项目
●学校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对学校发展现状的分析
●内容:机遇、资源、文化等
●方法:“SWOT”(优势、弱势、机会和风险)法
3.特色定位策略
(1)转化策略
(2)发展策略
(3)主体策略
4.坚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价值取向
(三)战略部署:拟定特色学校发展规划
1.原则——以提炼和形成特色、学校文化为发展目标;注重主体性的发挥,关注学校内在发展;注重整体协调,强调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
2.内容——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和学校特色、学校面临的挑战和学校发展的需求;明晰学校的使命、愿景和目的,形成学校教育哲学;选择优先发展特色项目,明确完成特色项目所需时间和条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监控和评价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状况与达成状况)。
3.要求——具体、量化、各方认同、可实现;真实、联系学校实际、确定时限。
(四)建设重点:特色学校的基本要素
1.特色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培育特色的氛围与环境,更是特色的根和土壤。
●学校文化建设路径:内化与物化。
内化于人心;物化或渗透于学校环境、课程、教学和管理之中。
●注重归纳与提炼学校核心价值理念。
●学校文化特色与学校整体特色一致。
●学校文化特色的物化过程应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2.特色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校特色的载体。特色建设要通过课程加以落实。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关键在于课程建设。
●围绕学校办学思路统整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
●开发根本课程和特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
3.特色课堂教学
●教学是特色建设的基本途径
●特色教学理念
●在特色教学理念指导下选择和创新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4.特色德育
形成与学校整体特色一致的特色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模式。
5.特色活动项目
●具有不可替代性、针对性、多样性、兴趣性
●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6.特色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和机制既是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特色建设的重要保障。
●形成与学校整体特色相一致的学校管理理念、方法、模式和运行机制。
7.特色师资队伍建设
●认同和内化学校办学理念
●专业素质整体水平较高
●有一批、有思想、能创新、有特长、有教学风格的教师。
(五)注重科研:推动特色学校建设深入开展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种创造性实践,带有试验的性质,因而它必须以科研为先导。
特色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出经验出理论,达到这一目标,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途径和动力。
1.丰富科研方式
●课题带动
●分层实施
●反思研讨
2.培养科研团队
3.营造科研文化(氛围、风气、制度)
(六)长期坚持、形成稳定的高品位学校特色
●特色需要坚持,坚持才能形成特色
●特色学校建设需要慢的艺术,静的心态。在长期的坚持中,逐步从外显现象提炼出内隐精神,使学校特色上升到特色学校的较高层次。
(七)特色学校的评价
1.评价特色品质的尺度
●真:求是(反映办学规律)、求实(符合本校实际;鼓实劲、下真功夫)、求信(成果和经验的可信度)。
●善:合意合利为善。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需要、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需要和教育工作者成就的需要。
●美:完整(特色结构是否完整)、和谐(各种关系是否和谐)、鲜明(特色鲜明程度)。
2.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
|
A一级指标 |
B二级指标 |
得分 |
|
A1特色办学规划0.2 |
B1特色办学理念 |
|
|
B2特色办学目标 |
|
|
|
B3特色办学方略 |
|
|
|
A2特色办学内容0.6 |
B4特色课程建设 |
|
|
B5特色教学模式 |
|
|
|
B6特色活动项目 |
|
|
|
B7特色学校管理 |
|
|
|
B8特色师资建设 |
|
|
|
B9特色学校文化 |
|
|
|
A3特色办学成效0.2 |
B10学生发展状况 |
|
|
B11学校发展水平 |
|
|
|
B12社会舆论反映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