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师需要的是对教育的信仰
(2011-02-25 13:02:48)
标签: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稿启事来稿选登教育信仰理想教师新标准校园 |
分类: 教师报•研究院 |
(2)俗眼看教师的角色
吉林
教师到底是什么角色?我常扣问自己,老掉牙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蜡烛”、“春蚕”、“园丁”等,仿佛如一顶顶大帽子压在了每个教师的头上,说来没有让我感动过,不怕各位笑话,有时在教师节或学生主持的班队会上,当他们情绪高涨地大声赞美教师时,浑身竟起了鸡皮疙瘩,那火热的语言,近乎不食人间烟火以牺牲亲情为代价的事迹,常常让我这个教师吓得不敢想像今后的教育生涯该如何度过,好像有许多双眼睛监视你,又觉得有无数张嘴在随时随地指手划脚,真是做了教师后等于为别人活着,失去了自我。为了摆脱这些角色的束缚,我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定位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人,是人之榜样,教师必须要做个好人。好人的定义就是为学生等其他社会群体做一面“镜子”,言谈举止,落落大方;文明习惯,彬彬有礼;助人为乐,甘愿奉献;老实做人,不欺不诈……那么落实到教师身上就是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说的没有做的好,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会教学生走正道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做人的教材,会胜过任何文本教材的教育效能的。时间久了,谁都会发现,一个教师带出来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保留着那位教师的影子,一生一世也不会改变。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所以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重新认识让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想,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焦点不再是那该死的分数,害人的名次了,我觉得,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学生明天更好的发展,是为学生一生负责。对学生的学习不再包办代替,填鸭灌输,而是教方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要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的权威者,其实,教师只不过是一个老学生,他告诉新学生的是少走弯路,多走捷径,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心理策划师,这往往被教师以思想教育而取代的一个领域,其实,社会越发展,家庭生活越富裕,而学生的心理问题越突出,作教师的就应该做学生心里的“第二个我”,除有一颗爱子之心外,更多的是教育爱,有智慧地爱学生,解除学生心中的烦恼和困惑。我反对教师那种无原则的批评或者迁就的爱,动不动就做“慈善家”,甚至于以牺牲学生的“尊严”为代价,出现了“好心没有好报”的尴尬境地。学生对教师理解的回敬,更是对教师的敬重。有了这种无法言说的爱,教师再传授文化知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不管怎样说,教师的角色不能刻意做作,是自然的表现,更是职业使然,适合的角色才是最最受学生喜欢的。我以为,发挥主导、引导和疏导作用才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重要属性,这才是教师头上的最大一顶大帽子,可这帽子让我戴得舒服和惬意,不后悔,不抛弃,不放弃!
(1)做好教师需要的是对教育的信仰
江苏
明清时代,大批西方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教,他们凭的是对上帝的信仰。同样,教师也是传“教”士,这“教”即为教育,它也需要信仰。斯霞老师八十几岁仍站在讲台上,难道凭的不是对教育的信仰吗?我们周边有许多老师四十几岁就不想上课,这是一种对职业厌倦的心态,他们主要是因为缺乏教育信仰而在人云亦云中迷失自己。所以,要想做一名好教师,就必须坚持自己对教育的信仰。
我曾在一个乡村小教堂里看他们做礼拜:虽然他们的层次不高,但他们那颗对上帝笃诚的心与城里是一样的,那种认真、专注,令简单的礼拜显得更加庄重。同样,在教育上,我们也需要一颗笃诚的心来信仰它。这颗笃诚的心即为爱心,责任和使命。虽然我们不需要十字军的那种狂热,但至少需要一股热情,持久的热情。吴绍萍老师正因为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对学生、对同事、对学校的热情,才有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楷模;同样,在我们身边也有极少部分老师,年年岁岁“课”相似,这还不是缺少一颗对教育笃诚的心吗?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上帝会宽恕你的”这些宗教语言告诉我们:佛祖和上帝都是宽容的。同样,我们要保持对教育的信仰就必须有一颗宽容的心。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但重在以后,重在改正。作为有信仰的老师,我们更需要有佛祖的慈悲心肠,不要动不动就怨天尤人,带家长,甚至侮辱和体罚学生。海纳百川,有容那大,作为一名好教师的心胸虽比不上海呀、洋呀,但也要有江宽吧。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在这些宗教人士身上体现出一种百折不饶的精神。作为教育信仰者,虽谈不上百折不饶,但至少要有耐心。学生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再加上个人差异,情况肯定有所不同。所以,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就必须要有耐心,一种百问不厌的耐心。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信仰。
我们怎样确立信仰呢?只有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我最近加入了“教科兄弟”qq群,经常与群友交流,就感到受益匪浅。我们也只有在多次探索中,才能确立自己的信仰。一旦确立,就必须立根原在“信仰”中。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一名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