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两式之三招
一 正心
佛家思想奉行克己观念,引导人们戒除“贪、嗔、痴”,以免除无谓的烦恼,影响自身的理性判断。海尔一直以“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作为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标准。赛马是看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不相马意味着不以你目前的学历和以前的成绩来评价员工。盛田昭夫在位时,索尼公司在管理中不问学历、不计经历,曾为了杜绝人们的偏见,把所有的人事档案都付诸一炬。这实际上都是要求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要不带偏见,统一标准,规范行为。
二 修身
儒家思想提倡群体本位和伦理至上,因而强调“经世济民”的人生目标。具体到企业内部,群体本位体现为员工之间的“和”、企业对员工的“仁”和企业对社会的“义”。企业员工强调团队精神,以“和”为本,待人以诚。企业对员工则是要“仁”,强调以人为本。张瑞敏在谈到海尔体制改革的时候曾表达过这层含义:海尔发展到今天,我个人已经没有什么好追求的了,但是,跟着我一起水里来火里去的老哥儿们,我不能眼看着他们退休了,然后过着清贫的生活。因此,要推进海尔的改制,让他们晚景不要太凄凉。企业对社会要讲“义”,谈奉献。
三“无为”
道家强调顺其自然,说的是要遵守客观规律,对不符合规律的事情,要有所不为。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运用到企业里,就是要求领导者们要舍得授权与放权,要相信自己的下属,以便发挥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台湾的余世维先生在《成功经理人》讲座中曾经提到,国外成功企业的老板们一旦外出,手机一般是打不通的,因为他们相信企业的运作并不是一时三刻都离不开他们,相信下属有能力处理好分内的事情。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无为。因为该为的都被自己认可和信任的经理们做完了。
三招两式之两式
没有文化的认同,光靠品牌是不可能赢得市场的。这种观念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需要有内在一致的价值观;对于企业外部经营来说,也需要有极高的文化认同。这实际上也是跨国公司本土化和并购、联合公司进行文化整合的根本原因。因此,笔者把“文化管理”列为三招两式之第一式。但是,文化管理毕竟只属于管理的一极——软性管理,依照平衡的管理哲学,“制度管理”就被列为三招两式的第二式。
第一式: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分两个层面,即内部文化管理和外部文化管理。内部文化管理需要解决的是内部价值观统一的问题;而外部文化管理要解决的是外部文化认同的问题。
大部分合并、并购和重组的企业都会面临文化整合问题,实际也就是要解决相互之间价值观冲突的矛盾。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事业部引发的离职风波,就是价值观冲突的典型案例。如果企业内部员工能够形成一致的核心价值观,那么企业在决策上就容易达成一致,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
第二式:制度管理。
韩非在《用人》中写道:“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意思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依靠一种客观的标准,不能依靠主观的判断。这实际上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华为公司管理理念中的“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是推进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规范化管理本身已包含监控,它的目的是有效、快速的服务业务的需要”和“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等,体现的就是一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诉求。而在这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下,华为正阔步向前迈进。
总之,无论是西方管理还是中国式管理,只要能在硬性管理与软性管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都会取得不错的管理绩效。而中国式管理如果能灵活地运用以上所说的三招两式,必定会利器所至,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