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超越札记关于音乐与小说音乐小说 |
有这样一张CD,拷到机器已经有一年。我打算用每天听几遍的方式将它听懂,但是,结果发现我错了。它的名字我已经忘了。
终于,在2005刚刚过去,或者2006刚刚到来的这些天里,我做了一个决定,读完这本书,同时听听这些音乐。两天,书读完了,音乐也听了几遍。
有些书,是需要连续读的。比如这本《Curtain》。小说写的是Poirot的最后一个案子。里面因为作者的有意,或者无意,在开始的时候,留下了很多几乎没有多少价值的线索,然后,到书的最后,翻开了底牌。读这样的书,每天读几页是没有办法看的。因为十天过后,我几乎已经忘记了前面的书里写到的一些细节,自然也就无法跟随主人公的思维去思考: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有什么影响之类的问题了。
有些音乐,是需要静静的听的。比如这张音乐CD。我不太懂音乐,不过,并不妨碍我无数次打定主意去听这些音乐。一如我无数次下定决定练字,而字仍然不够漂亮,我无数次打定主意去听这些音乐的结果,也是我依然不懂音乐。
我打定主意在过去的两天里不受打扰,所以,我选择戴着耳朵听音乐。声音开得不大,恰好能够让身边的人的说话被成背景声而不会引起我大脑的注意。音乐都是舒缓的。比如《C小调即光幻想曲》(记得这个曲名的原因,很可能是它是播放列表中的第一个,特别注意了一下)。小说,也是好小说。作者以Hastings的视角来描述整个事件。从最初的Poirot举了互不相关的Case开始,到Poirot安排死后四个月将遗书通过律师送给Hastings的方式,综述整个故事的线索种种,为小说作了结束。
当将书看完时,仍然被故事中的结局吸引,小说结束了,但是,它留下来的问题却是永恒的:Norton通过向别人暗示、提示等方式,放大别人心中的情绪的冲动,以达到假他人之手杀人的目的。他有罪么?至少Poirot无法将他送上法庭,最后,只能够以谋杀的方式结束了Norton的生命。Poirot对么?为了救人而杀人就对么?
在看书的时候,并没有感觉音乐的存在。但是,把耳机拿下来之后,书却也读不下去了。很少听这类的音乐,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它让我在一个安静的世界里,从而走进书中所描述的世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本意并非指这样的一种情形,但是,引申过来,也应该没有问题吧。
书是读完了,音乐还在继续。。。
前一篇:年终总结的五忌五体现
后一篇:徐州方言对中国三大都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