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月初一为什么要“送寒衣”?

(2020-11-14 21:33:41)
标签:

星座

周易

五行

十月一

文化

分类: 传统文化

十月初一为什么要“送寒衣”?

文音

阴历十月初一,俗称“寒衣节”,是给先人烧送寒衣、祭祀先人的日子。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几乎每个节日都有其由来和讲究。十月初一也不例外,烧送寒衣就是它有别于其他节日的主题活动。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十月初一“送寒衣”呢?

一、衣服是冬季御寒的重要装备

现代人习惯了冬天有暖气、空调来取暖,有的地方室内温度甚至高到了要穿短袖的情形,自然很难想象古代人是怎么度过寒冷冬天的。

古代物质匮乏,条件有限,取暖的设备很简陋,房屋的保温性能也不好,所以衣服是古人抗御寒冷的主要设备,在寒冬到来之前准备好棉衣是家庭主妇的重要任务。

广为流传的传统戏曲《芦花》说的就是御寒棉衣中被絮入芦花的故事。

相传,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闵损(子骞)年幼丧母,父亲续娶李氏为妻。这李氏偏爱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虐待闵子骞,给他做的棉衣中絮入芦花,看似厚实实则不保暖,冻得闵子骞瑟瑟发抖。闵父发现真相后大怒就要休妻,闵子骞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为由,求父下继,继母悔悟,一家和好。

直到近代,棉衣也依然还是北方人们过冬的必备。民国时的电影《马路天使》中《四季歌》的歌词中再次提到了寒衣:冬季到来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做成长城长,侬愿做当年的小孟姜。

不仅仅是中国,日本的《北国之春》中也有“城里不知季节变换,妈妈犹在寄来棉衣御严冬”之语。

 

而即便是现在,冬季的室外,人们也还是穿着各种保暖性能越来越好的衣物。虽然不再必须由主妇们一针一线缝就,但为家人们准备好御寒衣物依然是爱的体现,孩子、老人们的冬季温暖,更是主妇们关注的重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古人对先人的追思、怀念,几乎处处都有体现。只要过节家里吃些好吃的,总要去上坟给过世的长辈分享,还更是专门设立了以祭祀先人为主题的节日,十月初一就是其中之一。此时已进入冬季,天气渐寒,既然活着的人们需要棉衣御寒,逝者同样需要,于是,烧送寒衣自然就成了十月初一必不可少的活动。

 

二、送寒衣是古人重孝道的体现

而十月一送寒衣,也是古人重视孝道的体现。

古籍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子爱利亲谓之孝”。

国人自古讲究孝道。天地君亲师,如果说天地君王是不可抗拒的,必须要敬,那么对父母诸亲,则除了敬之外,还有孝顺。

也因此,孝道被赋予非常重要的地位:“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德之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父母在不远游”、“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所损伤”等古语,是从小就要学习的深入骨髓的孝道教育;“二十四孝”是孝道的典范;四世同堂是家族中长幼有序的具体体现;......

而孝顺长辈,不仅仅表现为长辈在世时候的孝顺,后代子孙祭祀、供奉去世后的先人,在古人看来也是孝顺的重要表现。于是,就有了逢年过节时的祭祀,上坟、烧纸等等习俗。

旧时的十月初一这天,人们在给逝者焚烧纸钱的同时,还要焚烧预先已经叠成衣服形状的五色纸,是为“送寒衣”,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感恩之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