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和夏至节气有啥关系?
(2020-07-02 21:09:50)
标签:
五行周易节气三伏天入伏 |
分类: 传统文化 |
三伏天和夏至节气有啥关系?
文音
过了夏至节气后,炎热更甚,有些老人就会念叨哪天入伏的话题,年轻的朋友对此不甚了解,上网查查也可以看到“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话,但对这句话的意思却不太清楚。我们就经常会接到“三伏天和夏至是咋回事”之类的询问。
古人经常会把一些不太好记忆的东西用简单的歌谣、俗话、言语来表示,简单的话语中往往蕴含了很多道理。
就好比这“夏至三庚数头伏”,只有七个字,却包含了节气、天干地支、天气现象等等,还点明了其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三伏天和夏至节气。
一、“三伏天”是啥意思?
要说清楚啥三伏天,需要从“伏”开始说起。
“伏”指的是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古语云“夏至阴生”,炎热中潜伏着寒冷的因素,“伏”由此得名。
夏至节气后,北半球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变长。即便如此,依然是夜短昼长,而阳光接近直射,天气则一天比一天热。
伏天,就是指一年中最热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一般在公历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伏天,又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所以也被称为三伏天。
二、三伏天和小暑节气有啥关系?
三伏天,和夏至节气关系紧密。
俗话的“夏至三庚数头伏”,说的就是三伏天开始的日子。具体来说就是,头伏的第一天,是从夏至节气这天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
就比如2020年的夏至节气,是2020年6月21日,这天的天干地支是乙未。
从这天开始,6月26日庚子日是夏至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7月6日庚戌日是夏至节气后的第二个庚日,7月16日庚申日是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
所以,2020年的伏天,是从7月16日这天开始的,由此,进入今年的三伏天。
三、2020年的三伏天有多少天?
2020年的三伏天为40天,从2020年7月16日开始,到8月24日,共计40天。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这个三伏天的天数是怎么确定的,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四十天吗?
要说起来,这个三伏天天数的确定,真的还是很值得说道的。
我们前面谈到了“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定了头伏开始的时间;头伏共十天,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一直到第四个庚日为止。
中伏,就从这第四个庚日开始。但中伏到哪一天为止呢?这就要看末伏从哪天开始了。
末伏,是指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之间的时间。两个庚日之间相差十天,所以末伏也是十天。
头伏和末伏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中伏了。这段时间开始于夏至日后的第四个庚日,终止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这段时间有时候是十天,有时候则是二十天。
由此,也就造成了中伏天有时候是十天,有时候是二十天。从而使得三伏天在有的年份是三十天,有的年份是四十天。
因此,大家要对下面这段话有印象:
每年都有三伏天,但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一致,入伏的天数也不一定相同。
不过,虽然不一定每年的三伏天的天数相同,但也不外是三十天和四十天这两种区别,这种差别是由中伏天数的不同而导致的。
因为头伏和末伏的时间是确定的,每年都是十天。但中伏是根据头伏和末伏来确定的,中伏的天数要看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几个庚日:如果有4个庚日的话,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就为20天了。
如果还想了解中伏天天数的不同是怎么造成的,则必须涉及到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这个说起来话就更长了,可以在以后的文章中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