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五行星座阴阳周易端午节 |
分类: 民俗探源 |
旧文重发
端午节驱邪避恶六大习俗
原平张恕
旧时民间俗话说“有福的生在初一十五,没福的生在腊八端午”,这是说出生日期和人的命运好坏的关系。短短的一句话,却涉及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大节日:春节(正月初一)、中秋(八月十五)、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端午节(五月初五)。
因此说,端午最早是作为“恶日”来过的。相传,端午节源于古代的避“恶日”。端午临近夏至节气,各种蚊虫动物纷纷活跃;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而在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阴阳平衡,过之则为不吉。所以在端午这个阳气极盛的日子,病毒瘟疫多有泛滥,就被当作恶日来过了,从而形成各种各样驱邪的端午节习俗。
一、小孩佩香囊
二、门口悬挂艾叶菖蒲
三、人人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五月五日,也谓之浴兰节。将菊科的佩兰,煎蒲,艾等香草煎水沐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四、饮雄黄酒,并以酒喷洒辟邪
五、五色丝线续命避瘟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需用各种方法以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