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望 之一零二 清漪园/颐和园 三孔桥与慈福牌楼

标签:
清漪园颐和园后溪河苏州街后溪河买卖街三孔桥慈福牌楼老照片 |
分类: 百年回望 |
万寿山北面的后溪河上,横跨有一座高大的三孔石桥。桥下的买卖街(苏州街)以此为中心向东西两侧蜿蜒展开。沿岸数十家店铺鳞次栉比,满目繁华。桥的北端有曲径通往北宫门,南端拾阶登而上,迎面是一座高大华美的木牌楼,四柱三间七楼,匾额北曰“慈福”,南曰“慧因”。南边东、西还有两座形制相同的牌楼,东牌楼东曰“旃林”,西曰“莲界”;西牌楼西曰“梵天”,东曰“宝地”。三座牌楼合围成一个院落,是后山上须弥灵境建筑群的前导部分。这里遍植松柏,郁郁葱葱,又有松堂之称。
1860年英法联军的大火让清漪园繁华落尽,留下一片断壁残垣。过去通常认为后溪河买卖街和须弥灵境的木构建筑都在烈焰中化为灰烬。但是一张老照片(图1-1)的出现将带我们回到了140多年前的劫后现场。在这张大约摄于1870年的照片中,我们惊喜的看到了未毁的慈福牌楼,而且保存得相当完整。现存的牌楼是1985年重建的,形制基本符合原貌。只是钢筋混凝土的柱子省去了戗柱,并且细节有些区别。桥下的买卖街已是一片废墟,从残存的建筑中不难想象当年的风貌。对比上世纪80年代末复建的买卖街,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同。例如紧贴桥洞的二层小楼现在是一片空地。
图1-1
http://s13/middle/56577d8ftb8b10526ce2c&690之一零二
图1-2
http://s14/middle/56577d8ftb8b1056a365d&690之一零二
1910-1925年间,又一位摄影师在附近的位置拍下了一张照片(图2-1)。此时慈福牌楼已经消失了,只留下四座夹杆石。推测有两种可能:要么后来自然坍塌,要么在光绪重修颐和园时拆除而将建筑构件挪作它用。个人认为第二种可能更大,治镜阁、景明楼等都是类似的例子。现在复建的牌楼下面的夹杆石并不是原装的,而是拆用了东、西牌楼残余的部分。当年摄影师的机位如今已经是茂密的树林,只能在较低的位置重拍一张了。
图2-1
http://s11/middle/56577d8ftb8b1062f0eea&690之一零二
图2-2
http://s11/middle/56577d8ft78de80a41eea&690之一零二
最后让我们再把视角降低,看看1924-1927年间Sidney D.
Gamble在买卖街上拍的照片(图3-1)。此时的后溪河两岸繁华远去,芳草凄凄,平添了几分野趣。直到六十多年后,热闹的水乡市集重张再现,历史进入了新的轮回。
图3-1
http://s12/middle/56577d8ftb8b10760573b&690之一零二
图3-2
http://s4/middle/56577d8ftb8b107b36e73&690之一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