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平板彩电厂商向上游突围

(2007-11-22 08:39:48)
标签:

IT/科技

分类: 产业技术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 产业与科技组 张晓亮 研究员;邱罡 首席研究员 


    9月20日,海信宣布,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能50万台,将全部用于海信液晶电视。至此,国产厂商液晶电视模组几乎全部依赖采购的现状被打破。TCL、康佳等也正在计划投资液晶模组。此前,厦华彩电已经成功引入面板厂商——中华映管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长虹已开始投巨资于等离子屏幕的生产。国产平板彩电厂商向上游突围已成潮流,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向上游突围呢?

 

受竞争所迫,国产平板彩电厂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切入上游

以液晶电视为例,平板电视的制造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一是面板制造;二是液晶模组制造,即将面板、驱动IC、背光模组等组件组合成显示屏;三是整机组装,即将显示屏与机芯、外壳等组装成整机.

    液晶模组制造是将面板、背光模组、驱动IC及其他材料装配在一起的显示组件,液晶模组加上机芯、外壳、电源等就可以组装成液晶电视

–液晶面板约占整机50%的成本,液晶模组制造环节约占整机20-30%的成本,整机组装环节(包括机壳、接口等)约占整机20-30%的成本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1/22/8/8/117009dec03.jpg

   

    过去,国产彩电厂商只完成整机组装这一步,增加值低,利润微薄

– 目前全球平板电视前几大厂商(如三星、索尼、夏普)都整合了上游关键零部件的生产

    彩电品牌厂商拥有上游面板厂支持,可确保面板供应,并享有技术、设计等差异化优势

–2006年以来,虽然国内平板电视销量增幅超过100%,但国产彩电厂商的利润水平并不乐观

    2006年厦华电子平板电视的亏损超过6亿元

–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7年1-7月,外资品牌平板电视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

–本土平板电视厂商失利主要是由于缺乏产业链的配套支持,而外资品牌则依托上游资源的整合优势,频繁发动价格战,从而使得市场份额快速上升


    随着代工企业不断进入平板电视组装领域,国产厂商简单的整机组装模式更面临压力

–台资代工厂将液晶模组中的背光板、电路板的装配,与整机组装一并完成,获得成本优势,国产彩电厂商的组装生产业务受到挑战

    去年海信从惠普获得的每月出口额达到2亿元的平板电视订单,今年也被抢走,导致其平板电视出口下降了60%左右

    2006年,代工厂商唯冠的液晶电视出口超过了TCL、康佳、长虹、创维等企业

国产平板彩电厂商向上游突围的方式可分为三种:新设模组生产线、与面板厂商建立股权合作关系、新设面板生产线

–海信计划进一步扩大液晶模组的产能,TCL、康佳等也在积极准备投资建设液晶模组

    海信计划将投资7亿元,在2007到2009年间,将模组制造能力扩大到300万片

–2005年底,厦华电子出让32.64%股权给中华映管的全资子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

    2006年初,中华映管就与厦华合作在厦门投资年产500万片面板的液晶显示模组厂与年产800万-1000万台平板电视的整机组装厂

–2007年4月,长虹投资的等离子屏生产线正式开工,一期工程规划投资6.75亿美元

    计划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形成年产600万片PDP模组的能力,进入世界等离子屏生产四强行列

三种向上整合方式各有利弊

    彩电厂商投资液晶模组制造的风险比较小,并可增强彩电厂商的竞争力

–液晶模组属于面板制造与整机组装中间的制造环节,工艺复杂度相对低于面板制造,同时更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中国制造有成本优势

–液晶电视模组制造与整机组装整合在一起,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通过模组、整机一体化系统设计如合并电源系统、液晶驱动等可压缩综合成本

    通过参与模组制造,逐步将模组和整机零部件国产化,可降低成本

    通过系统设计可建立差异化,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与可靠性等


    液晶模组制造领域的竞争相当激烈,自建液晶模组并不一定能显著提高利润率,但可以为国产彩电厂商进一步向上游整合铺下基础

–由于液晶模组属于进入门槛比较低的领域,目前,台湾、韩国等面板厂商在大陆也拥有大量的液晶模组生产能力

    中华映管在深圳的液晶模组项目已全面量产;奇美在南海的液晶模组项目8月20日也正式量产;而广州的LG-飞利浦液晶模组项目,其主体工程10月初将全面完工

–广东三大模组厂电视模组的年产能已达到2000万片,而广东平板电视的年产量总共不过800万台,模组制造或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危险


    面板生产线投资金额巨大,自投则风险较高;彩电厂商的合作则存在较大的协调难度

–液晶屏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日、韩和中国台湾企业手中,而且生产线投资巨大

–消费者可能在相当一段时期会认为国产屏不如台湾屏,台湾屏不如外资屏,自产面板若在质量控制是稍有不甚,则会大大降低消费者对该品牌彩电的信心

–面板领域技术进步迅速,面板厂商还面临着替代技术的竞争

    长虹巨额投入等离子面板生产,而等离子正面临液晶强有力的竞争,长虹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

–2006年1月,康佳、TCL、长虹、创维、深超5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欲建6代以上液晶面板线,但至今实质性的合作未能顺利开展

–虽然政府多次提出要支持国产厂商兴建面板生产线,但产业政策只能起引导作用,投资风险还将由企业承担


    国产彩电厂商与台湾面板厂商合作风险与成本都较低,且可获得上游稳定的支持

–中华映管与厦华结成股权合作后,协调建厂,缩短了液晶屏供应距离,节省大量物流成本

–此外,华映给厦华的液晶屏供货将比目前国内其他彩电企业的液晶屏采购价格更优惠


    国产彩电厂商与面板厂商合作的难点在于面板厂商往往要求获得主导权

–当前,全球范围内,平板电视面板供不应求,面板厂商拥有较大的主动权,且这种态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

    从2005年以来,全球前五大面板厂的产能成长率就逐年下滑,从2005年的67%降到今年的44%,预计明年的面板产能增长率在20%左右

    但面板需求仍在快速逐年成长,预估明年平板电视销量将达1亿800万台,较今年成长29%

–上游面板厂商与国产下游彩电厂商的合作,往往是看中其品牌与渠道资源,希望在合作中占据主导

    由于当时厦华电子资金面紧张,因此不得不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让给中华映管

对国产厂商的建议

国产彩电厂商向上游突围已是大势所趋,不同厂商应选择不同的突围模式

–面板生产投资巨大,且面临替代技术的竞争,对管理能力也是重大挑战,多数国产厂商不适合直接投资兴建面板生产线

–与上游面板厂商通过股权等方式建立深度合作,相对来说风险较低,并可快速把握平板电视的商机

    台湾面板厂商向下游发展的意愿也很强烈,与国产彩电厂商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自建液晶模组生产线,全面掌控平板电视的后段制造工艺,可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差异化,对销量较大的国产彩电企业更为合适

    自建模组需要彩电厂商有较大的销量为支撑,否则难以达到模组生产的规模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简单的魅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