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心智与猪窝(四)
2022-07-04 11:49:30
标签: 转载
【注:夫妻之间,对教孩子有分歧,必须要先解决分歧。实在解决不了,就是谁分高谁说的算。分,本质上,是一种正态分布。高西格玛,是综合能力决定的。低西格玛,就没资格探讨残酷竞争。现实是,孩子的教育,就是残酷竞争。分低的家长,就是要学会闭嘴,因为,这是认知层面的差距,不是轻易能超越的。】
在不同圈层,对孩子学习问题的理解,差异会非常大。
高考分差50、100分,就不可能共同探讨如何教孩子学习。这种差异,体现在生活和学习态度中,是深入骨髓的。很多家庭,夫妻之间都会因为如何教小孩产生严重分歧。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如何做,不是很容易达成观点一致性。分特别高的家长,看分不够高的家长,就像是看自己班上玩命学都跟不上的同学一样,都懒得废话太多。你,当年就是如此念书的?一句话出口,就得吵起来。
我一同学,孩子读书成绩很糟糕。他,对此总是愤愤不平。他,高考分就不高。媳妇,高考分更低。两人凑一块,理论一箩筐,实践稀巴烂。这,就是猪窝现象。没有一头猪,会觉得自己的圈脏的不可理喻。而且,没有一头猪,会觉得别的猪圈比自己家干净。卫生条件如何,不是凭自我感觉搞定的。卫生条件,也不是看手册、抄作业,就能实现的。卫生条件,只能被一圈猪的共同生活标准所决定。
不在一个分数线的夫妻,凑合到一起教小孩,就像是三观不合硬要凑合到一起过日子。分歧,本质上,源自于各自为人处世的态度。分特别高,无一例外,都要经历相似的训练过程。竞争,决定了行为一致性。每个百里挑一的学生,都会有很多相似性。十里挑一,就不会理解百里挑一的标准。分歧,就在所难免。孩子,夹在家长中间,就很容易无所适从。每个家庭,都应该在孩子正式读书前,搞清楚谁该负责教育问题的总体规划、执行。
现实生活中,我就没见过一个家长跟我在教孩子问题上三观契合。
归根结底,清北、985实验班的家长,很少有闲工夫跟别人交流如何教小孩。分特高的家长,大多都工作很忙。工作特别忙,没时间教孩子,更没时间闲聊如何教孩子。分特高,还很善于如何教孩子的家长,很难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自然,交流就会很低质量。这,就是211、985的家长很喜欢传授育儿经验的原因。很多看似精彩的招数,都是第一、第二圈层家长昔日玩剩下的。折腾半天,得到的结论,就是你才从理论上搞清楚该如何玩呀?别人,在实践中都践行N年了。轻车熟路,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在争论些什么。其实,就是鸡同鸭讲。
比如说,智商、智力问题。此类入门问题,对高手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我初中数学老师,不止一次跟我爸、妈讲过,我不如前面提到的同学聪明。老师认为,我考不上省重点,他能考上。从来没有人征求过我的意见,包括我父母也不认为我够聪明。但对我,一个小学组围棋、象棋双料冠军来说,智力水平用智商测验和初高中知识水平想要证明,实在是很滑稽。我的中学老师们,都不知道我在小学时玩棋的光辉历史。他、她们,是站在低阶知识层面预测学生的潜力。这个道理,就是猪窝。你不能强求老师们能够读懂这一切,因为,他、她们自己也没有过相似经历。幼儿该如何培养智商、智力,不属于他、她们的认知范畴。
夫妻之间,对孩子教育问题产生的所有分歧,都源自于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差异性。差异,就写在各自高考全省排名里。第一圈,全省1、2百名。第二圈,全省3、5百名。第三圈,就不属于百里挑一的水平了。你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概率现象,就是越是处于内圈的家长,就越是容易把学习理解的有条不紊。此类家长,对孩子该如何学习,会有很明显的高预期、高标准、高执行。相反,不在内圈的家长,就会对学习有各种各样低阈值的兴奋点。稍微发力,就被理解为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稍微取得些成绩,就会把孩子想象成为天才。这,其实是跟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来自两个不同家庭的夫妻,经历过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涯,谈恋爱时不涉及的矛盾冲突,教孩子时会彻底引爆。因此,第一学历契合度,是非常重要的。至少,高分说的话,比较高分能勉强听懂。低分,就干脆没法沟通了。
昔日懒惰,今日玩命,也不过就是在妄图逆天改命。
承认自己懒惰、不思进取,是挺困难的一件事。大多数人,都看不清自己身上的各种小毛病。除非,有朝一日,你跟一个分巨高的人朝夕相处,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差在哪。为何,中国古代要看科举考试?进士,成为国家栋梁的概率的确远超白丁。分巨高,本就是一种异常现象。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持之以恒。自驱力,极强。这些,绝不是脱离环境的产物。所谓命,是家长给的。家长的家长,家长的家长的家长,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三代第一学历闪亮,不代表第四代一定会闪亮,但是,会传承下来一个优秀的生活、学习环境。走进大山,人人都得被虐成文盲。大江大河里,宋运辉式人物,毕竟是凤毛麟角中的极少数。
找媳妇,一定要慎重。
媳妇找不好,会毁三代人。大多数家庭,教孩子的重任都落在妈妈身上。谷爱凌她妈丧偶式育儿的前提,是妈妈、姥姥本就极其优秀。媳妇,是第一圈层的高手。孩子,就大概率不用担心了。妈妈不行,就得爸爸亲自上手。爸爸,既要赚钱,又要教孩子,就会非常辛苦。并非,985、211的媳妇,就一定教不出来清北、985实验班的孩子,而是,这种概率是很低的。除非,你并非生活在第一、第二圈层遍布的竞争环境里,否则,很难赶超那些数代领先的家庭。在你还在争论是否该做的时候,别人早就一骑绝尘了。在思想意识上形成统一,往往比行动更加重要。而这种统一,是建立在代际传承基础上。上一辈、上上一辈,是如何做的,比这一辈还重要。在现代,门不当、户不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第一学历不匹配。不在一个圈层,交流如何培养小孩,都是一种折磨。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事,是完全不同的。
内圈家长,不仅仅是鸡娃,更是要鸡另一半。
神兽表姐家,就是如此。爸爸负责鸡妈妈,妈妈负责鸡娃。因为,爸爸是第二圈,妈妈是第四圈。相比之下,神兽的学习环境更好些,爸爸第二圈,妈妈第三圈。神兽的水平,是爸爸决定的,因为,爸爸鸡是真正的战斗机。第二圈的爸爸,有的是闲工夫,怎么可能不会对第一圈的家长产生威胁?为何,清北复交的家长培养不出清北复交的蛙?因为,第二圈里有很多闲着没事研究如何代际赶超的。第三圈、第四圈,可能性就大幅降低了,因为,差距在思想意识层面就大概率形成了。
涔愬杽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39
- 关注人气:0
- 荣誉徽章:
[转载]心智与猪窝(四)
【注:夫妻之间,对教孩子有分歧,必须要先解决分歧。实在解决不了,就是谁分高谁说的算。分,本质上,是一种正态分布。高西格玛,是综合能力决定的。低西格玛,就没资格探讨残酷竞争。现实是,孩子的教育,就是残酷竞争。分低的家长,就是要学会闭嘴,因为,这是认知层面的差距,不是轻易能超越的。】
在不同圈层,对孩子学习问题的理解,差异会非常大。
高考分差50、100分,就不可能共同探讨如何教孩子学习。这种差异,体现在生活和学习态度中,是深入骨髓的。很多家庭,夫妻之间都会因为如何教小孩产生严重分歧。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如何做,不是很容易达成观点一致性。分特别高的家长,看分不够高的家长,就像是看自己班上玩命学都跟不上的同学一样,都懒得废话太多。你,当年就是如此念书的?一句话出口,就得吵起来。
我一同学,孩子读书成绩很糟糕。他,对此总是愤愤不平。他,高考分就不高。媳妇,高考分更低。两人凑一块,理论一箩筐,实践稀巴烂。这,就是猪窝现象。没有一头猪,会觉得自己的圈脏的不可理喻。而且,没有一头猪,会觉得别的猪圈比自己家干净。卫生条件如何,不是凭自我感觉搞定的。卫生条件,也不是看手册、抄作业,就能实现的。卫生条件,只能被一圈猪的共同生活标准所决定。
不在一个分数线的夫妻,凑合到一起教小孩,就像是三观不合硬要凑合到一起过日子。分歧,本质上,源自于各自为人处世的态度。分特别高,无一例外,都要经历相似的训练过程。竞争,决定了行为一致性。每个百里挑一的学生,都会有很多相似性。十里挑一,就不会理解百里挑一的标准。分歧,就在所难免。孩子,夹在家长中间,就很容易无所适从。每个家庭,都应该在孩子正式读书前,搞清楚谁该负责教育问题的总体规划、执行。
现实生活中,我就没见过一个家长跟我在教孩子问题上三观契合。
归根结底,清北、985实验班的家长,很少有闲工夫跟别人交流如何教小孩。分特高的家长,大多都工作很忙。工作特别忙,没时间教孩子,更没时间闲聊如何教孩子。分特高,还很善于如何教孩子的家长,很难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自然,交流就会很低质量。这,就是211、985的家长很喜欢传授育儿经验的原因。很多看似精彩的招数,都是第一、第二圈层家长昔日玩剩下的。折腾半天,得到的结论,就是你才从理论上搞清楚该如何玩呀?别人,在实践中都践行N年了。轻车熟路,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在争论些什么。其实,就是鸡同鸭讲。
比如说,智商、智力问题。此类入门问题,对高手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我初中数学老师,不止一次跟我爸、妈讲过,我不如前面提到的同学聪明。老师认为,我考不上省重点,他能考上。从来没有人征求过我的意见,包括我父母也不认为我够聪明。但对我,一个小学组围棋、象棋双料冠军来说,智力水平用智商测验和初高中知识水平想要证明,实在是很滑稽。我的中学老师们,都不知道我在小学时玩棋的光辉历史。他、她们,是站在低阶知识层面预测学生的潜力。这个道理,就是猪窝。你不能强求老师们能够读懂这一切,因为,他、她们自己也没有过相似经历。幼儿该如何培养智商、智力,不属于他、她们的认知范畴。
夫妻之间,对孩子教育问题产生的所有分歧,都源自于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差异性。差异,就写在各自高考全省排名里。第一圈,全省1、2百名。第二圈,全省3、5百名。第三圈,就不属于百里挑一的水平了。你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概率现象,就是越是处于内圈的家长,就越是容易把学习理解的有条不紊。此类家长,对孩子该如何学习,会有很明显的高预期、高标准、高执行。相反,不在内圈的家长,就会对学习有各种各样低阈值的兴奋点。稍微发力,就被理解为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稍微取得些成绩,就会把孩子想象成为天才。这,其实是跟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来自两个不同家庭的夫妻,经历过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涯,谈恋爱时不涉及的矛盾冲突,教孩子时会彻底引爆。因此,第一学历契合度,是非常重要的。至少,高分说的话,比较高分能勉强听懂。低分,就干脆没法沟通了。
昔日懒惰,今日玩命,也不过就是在妄图逆天改命。
承认自己懒惰、不思进取,是挺困难的一件事。大多数人,都看不清自己身上的各种小毛病。除非,有朝一日,你跟一个分巨高的人朝夕相处,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差在哪。为何,中国古代要看科举考试?进士,成为国家栋梁的概率的确远超白丁。分巨高,本就是一种异常现象。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持之以恒。自驱力,极强。这些,绝不是脱离环境的产物。所谓命,是家长给的。家长的家长,家长的家长的家长,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三代第一学历闪亮,不代表第四代一定会闪亮,但是,会传承下来一个优秀的生活、学习环境。走进大山,人人都得被虐成文盲。大江大河里,宋运辉式人物,毕竟是凤毛麟角中的极少数。
找媳妇,一定要慎重。
媳妇找不好,会毁三代人。大多数家庭,教孩子的重任都落在妈妈身上。谷爱凌她妈丧偶式育儿的前提,是妈妈、姥姥本就极其优秀。媳妇,是第一圈层的高手。孩子,就大概率不用担心了。妈妈不行,就得爸爸亲自上手。爸爸,既要赚钱,又要教孩子,就会非常辛苦。并非,985、211的媳妇,就一定教不出来清北、985实验班的孩子,而是,这种概率是很低的。除非,你并非生活在第一、第二圈层遍布的竞争环境里,否则,很难赶超那些数代领先的家庭。在你还在争论是否该做的时候,别人早就一骑绝尘了。在思想意识上形成统一,往往比行动更加重要。而这种统一,是建立在代际传承基础上。上一辈、上上一辈,是如何做的,比这一辈还重要。在现代,门不当、户不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第一学历不匹配。不在一个圈层,交流如何培养小孩,都是一种折磨。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事,是完全不同的。
内圈家长,不仅仅是鸡娃,更是要鸡另一半。
神兽表姐家,就是如此。爸爸负责鸡妈妈,妈妈负责鸡娃。因为,爸爸是第二圈,妈妈是第四圈。相比之下,神兽的学习环境更好些,爸爸第二圈,妈妈第三圈。神兽的水平,是爸爸决定的,因为,爸爸鸡是真正的战斗机。第二圈的爸爸,有的是闲工夫,怎么可能不会对第一圈的家长产生威胁?为何,清北复交的家长培养不出清北复交的蛙?因为,第二圈里有很多闲着没事研究如何代际赶超的。第三圈、第四圈,可能性就大幅降低了,因为,差距在思想意识层面就大概率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