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螺丝

标签:
随笔美食同学会电厂螺丝 |
分类: 行走-迹痕 |
http://s2/mw690/001A1prwzy7iInYfqZrb1&690
九四外毕业二十周年同学聚会,五一期间在新余的仙女湖举行,有两位分宜的女同学因故未能赴会,一位有恙,一位有喜。
聚会筹备组的万红同学提议去探望一下两位缺席者,众人响应。在分宜某中学任教的丁小萍同学,趁机邀请大家去吃电厂螺丝,响应更加热烈。彼时是春盛花浓的五月,待到金秋十月成行,又过五月。
电厂螺丝是分宜的一道地方特色风味小吃,大排档,起源于分宜电厂,故名。赣西方言中称田螺为螺丝,其实是螺蛳的别写。外地人看到店招菜单上的电厂螺丝,或有不解,因为螺丝是一种金属紧固件的叫法。但新余人将田螺叫成螺丝,却叫得天经地义,仿佛这样才是本来风味。如果写成电厂螺蛳,或电厂田螺,虽然正确,却没有了那份追求正宗与地方入俗的感觉。
其实,在古今美食文化中,将名字叫错且将错就错并广为流传的事例不少。比如大江南北都有的烧卖,即是源于梢麦。又如饭店常见的名菜四喜丸子,实是四季丸子。而馄饨,粤语称云吞,闽南语称扁食,在四川叫抄手,湖北叫包面,江西则是清汤,到了新疆那边就成了曲曲。一样食物因语言和地域而有了不同的叫法,实在难以勘误,或许,电厂螺丝也是新例。
十月三日午后,我们带了聚会纪念相册,驱车至分宜,由丁小萍带路,去看望同学。之前有恙的同学,恢复得不错。之前有喜的同学,已喜获宝宝。这是一趟愉悦的行程。时光沙漏,二十年匆匆,未被消磨的,是同学间的友谊。同学聚会人未齐,的确是遗憾,但我们依然是一个团结有爱的集体。每一个成员都被珍惜,被看重,才是更重要的。人生走过四十年,历经沧桑,花木扶疏依旧,自当珍重。
从同学家走出,已近黄昏。还是由丁小萍和她的先生吴老师带路,我们赶往分宜电厂,去品尝闻名遐迩的电厂螺丝。
新余人将吃螺丝叫做“嗦螺”,是一项考验嘴上功夫的吃法,当然,牙签是常备的。餐桌上常有人遗憾地说,吸不出螺肉。我个人认为,捻着汤汁淋漓的螺丝嘟着嘴“嗍”的一声将螺丝肉吸出,很是爽快惬意。拿着牙签慢条斯理地挑着螺肉,细细品味螺肉的脆嫩与汤汁的香辣鲜美,也很斯文优雅。只不过,嗦螺是一种大众排档小吃,豪爽派更接地气而已。记忆中,炒螺丝的兴起有二二十年了,和我们九四外毕业的时间大致。那时,总工会、城北广场、胜利南路等地段,都有不错的炒螺丝,只需三元一盘。在夏夜的清风中,呼朋唤友去街头巷尾的排档吃辣螺丝,喝冰鲜啤,是一幸事。如今回想,已是一段封存在血脉贲张酣畅蓬勃的青春记忆。
作为一道大众菜,新余家家都会炒螺丝,添料不同,味道各有殊异。螺丝从菜场买来,就已剪去了壳尾,据说已经吐掉了泥沙,但以我的经验,还是滴几滴香油放养个一天半天为好。我喜欢在炒螺丝时,放几片紫苏叶,这不是正宗的新余炒法。正宗的炒法是怎样的,去外面吃了才知道。
同学说,电厂螺丝店在周边市县都很常见,但要论最正宗,自然还属发源地分宜电厂的。到了电厂,但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生意好到爆棚了。路边有好几家店,清一色的圆桌子,红凳子,这似乎也是各地电厂螺丝店的标配。螺丝端上桌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品尝,一入口,便能识出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其实,人到了一定年纪,已不大将味道看得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感觉。身处念念已久的电厂,吃着熟悉味道的电厂螺丝,左右坐着相谈甚欢的同学,举杯间皆是过往流淌的年华。可以感叹的,值得铭记的,是你的情怀。
琐记事于2017年10月3日夜
电厂螺丝
前一篇:祈愿